统筹发展新气象
钱清,是融入绍兴县新县城柯桥的西部重镇,是全县5个新型城镇之一。年初以来,钱清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着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致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取得明显成效。至今,全镇已有8个县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1个市级新农村建设整治村,4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对此,该镇党委书记、镇长谢兴长对记者说,钱清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样子,这就是紧密结合本镇实际,按照整镇推进的基本原则,让强化镇区核心、提高城镇质量、优化整体功能、推进整镇发展思路变为美好的现实。在实际工作中,该镇则分解成“两硬两软”两大任务进行实施,成效喜人。
所谓“两硬”,一是“硬道理”,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放松。该镇把加快发展经济,实现富民强村强镇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小康家庭、经济强村和工贸强镇创建等活动。其中包括充分发挥轻纺原料市场优势和纺织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家庭工业。该镇近5年目标是:实现农民年人均收入2万元,80%的家庭过上小康生活,一半以上村级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同时,以“大钱门”建设为核心,把现有原料市场打造成全国轻纺原料市场中心。确保到2011年镇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为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如今,拓宽西小江大桥,延伸山阴路、群贤路,新建敬老院,实施街面景观改造。今年,镇党委政府确立将集镇改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规划投资近亿元,以12个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为抓手,对集镇实行全面改造建设。目前,这些项目进展顺利,有的已基本竣工,不久即可投入运行。连接钱清老镇区与新镇区的西小江大桥,由于桥面狭窄,成为近年来当地的交通瓶颈。年初,镇政府把西小江大桥的拓宽列入集镇改造的12个基础项目之一,随即投资2300万元的西小江大桥拓宽工程动工建设。
为了接轨县城,该镇还实施了山阴路和群贤路的延伸工程项目。该工程8月份动工以来,施工进展顺利迅速。如今,山阴路已延伸到钱清老街并继续向104国道伸展,群贤路则正穿过老镇区向104国道钱清段延伸。根据规划,这两条道路还将成为钱清镇区的景观街道。除了拓建桥梁、延伸公路等大交通项目外,钱清镇还开展对路面的改造。这些改造主要包括街面的美化、亮化、优化,即把所有的管线埋至地下,新置路灯,街面墙体立面改造,使之统一整洁美观。
二是“硬环境”,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镇党委政府切实推进整治工程、民生工程和管理工程。具体通过实施西小江大桥扩建,镇东路、群贤路建设,104国道、钱陶公路、东西后街等道路景观改造以及集镇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提高集镇品位,带动周边村的新农村建设。目前,钱清集镇周边8个村已连成一片,正在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钱清镇党委、政府提出,既要引导各村成为建设的主体,党委政府更要成为惠民实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过去,人口集聚区生活污水排入河中,污染环境。为了还百姓一个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今年初,镇党委政府启动了新时期治水工程,组织力量对河道进行清淤和砌石。随后,又实施了生活污水收集工程,首期对岭湖、梅东、东坂、前梅等4个村的污水统一收集,并建起泵站及出水压力管,敷设主干网,把污水收集后输入县排污管网。
同时,钱清镇投资3000多万元,以整治为抓手,新建或改建基础设施。今年以来,各村道路绿化、亮化、硬化工程项目达19个;新建或改建道路(桥梁)、维修候车亭等方便群众出行的项目16个;建厕、改厕并集中收集垃圾等环卫设施项目8个;水利设施项目14个;建设困难户住房、移民下山等安居工程项目6个。还通过夜宵摊等公共场所秩序整治、建设防灾防盗设施和停车场、组建护村护林队等,改善经济社会秩序;建设农贸市场及其他市场以方便百姓购物;新建图书馆、阅报栏等,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除了在硬件上对生态、生活环境升级改造外,钱清镇还十分注重落实惠民政策等软件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今年以来,镇提高了农民医疗报销额度,使群众病有所医更具保障。鼓励引导建设商品房、农民公寓、农村联体房,让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改善教育设施,实行教育一体化管理,使得本镇孩子和外来创业者子女都能接受均衡教育。
所谓“两软”,一是“软实力”,即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此,镇党委政府提出“共创共建,共同钱清”这一核心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各村兴办文化设施,组建文娱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满足村民求知求乐的文化需求,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二是“软环境”,即着力推进民主管理,提高执政能力,营造和谐发展“软环境”。镇党委政府注重村级组织建设,在配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同时,引导各村强化民主政治意识,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工作机制,调动广大村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前梅村目前有2.5万多名外来人员。如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第二故乡倍感温暖,村“两委会”将此作为重要的村务内容。去年初,该村投资1400万元,利用村废弃矿山的土地,兴建外来人员公寓。今年4月,可供2000多人居住的5幢460套外来人员公寓竣工。目前,已经有200多户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入住。入住后如何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对此,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及休闲健身场所。傍晚时分,村里一派求知求乐、热闹欢快的景象。前梅村有山有田,办有多种行业的企业,全村共有40余家个私企业,富裕起来的村民最需要的是有一个整洁的环境和文明的乡风。为此,近几年来,该村“两委会”注重抓好环境整治,并抓出成效。该村为此先后被命名为省、市、县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卫生村、生态村、文化村、民主法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