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大禹杯”专题
3  4  
PDF 版
· 品质生活水为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1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命起源的首要物质是水,万物生长的基本因素是水。地处江南水乡的余杭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因为水源充沛、位置独特,这里诞生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因为河网密布、水质优良,这里被孕育成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当历史的车轮驶入科学发展的今天,余杭确立了打造“品质生活新余杭”的战略目标,水,再一次被赋予重要角色。防洪排涝保安全,河道整治现美景,农村饮水工程为民生,水利管理出新招,近年来,在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余杭水利建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日前,余杭区被省政府授予第13届省水利“大禹杯”银奖。
品质生活水为先
——余杭水利亮点纷呈摘取“大禹杯”银奖
  生命起源的首要物质是水,万物生长的基本因素是水。地处江南水乡的余杭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因为水源充沛、位置独特,这里诞生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因为河网密布、水质优良,这里被孕育成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当历史的车轮驶入科学发展的今天,余杭确立了打造“品质生活新余杭”的战略目标,水,再一次被赋予重要角色。防洪排涝保安全,河道整治现美景,农村饮水工程为民生,水利管理出新招,近年来,在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余杭水利建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日前,余杭区被省政府授予第13届省水利“大禹杯”银奖。

  品质生活水为先

  ——余杭水利亮点纷呈摘取“大禹杯”银奖

  为了水旱灾害

  不再光临

  【亮点解读】 历时12年,总投入6.15亿元,东苕溪防洪工程终告完成,拱卫杭城的西险大塘达到了百年一遇两级堤防标准;安全、高效、美观,全区27座库容10万方以上水库全部完成除险加固和标准化建设;临平城区防洪工程全线告捷,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水旱灾害不再光临,出色担当拱卫杭城的神圣职责。

  

  余杭地处西部天目山区与杭嘉湖平原的接壤地带,三面拱卫杭州主城,做好防洪减灾工作意义特别重大。随着东苕溪防洪工程、水库除险加固、临平城市防洪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全面建成,余杭的防洪减灾能力有了空前提高。

  全面完成东苕溪防洪工程。随着东苕溪土桥湾铁路桥退堤扩河工程的完工,历时12年,总投资6.15亿元的东苕溪防洪工程得以全面建成。该工程由西险大塘加固加高和南、北湖滞洪区改造与东苕溪河道局部地段退堤工程组成,系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项骨干工程之一。自1995年5月开工到2007年6月,已完成投入6.15亿元,西险大塘达到了百年一遇两级堤防标准。

  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按时完成。余杭区共有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7座。为实现这些水库“安全、高效、美观”的总体目标,根据省市要求,结合余杭实际,余杭区自2003年10月开展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保安达标工程建设。为此,余杭区政府印发了《加快我区水库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资金筹集和作物补偿等方面的政策。至2006年10月,全区27座水库都完成了保安达标工程建设。达标后的水库按照现代高效的管理模式建设了配套管理房和进出库区的交通道路,设立了水文测报和遥测系统等辅助设施,美化绿化了库区环境,水库的综合功能获得强大提升。

  临平城市防洪工程全面按规划完成。2006年,余杭区全面实施临平城市防洪工程东港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至此,临平主城区13.89平方公里内的所有防洪工程规划项目全面完成。共建成禾丰港、杨树河、西渠河、北港河等排涝闸站10座,排涝动力1590千瓦,整治河道20公里,建节制闸5座,整个工程总投资为5910万元。临平主城区防洪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排涝能力二十年一遇。

  还原江南水乡

  纯正美景

  【亮点解读】 小桥流水,鱼虾悠游,人们依河而居,靠河而生,曾经的江南美景令人神往。目前,一项关于“清洁余杭”推进村河道疏浚清淤和长效保洁工作正在余杭的每一个角落展开,加以之前的清水河道建设,余杭1700多公里的河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江南水乡的纯正美景有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得以再现。

  

  河道整治工程是余杭区农村“十大工程”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根据省市关于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的指示精神和余杭实际,余杭区林水局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督促与指导,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确保了全区河道整治工作有序高效、保质保量地展开。据统计,去年全年余杭区完成河道整治141公里,其中组织实施区级河道整治43.63公里,完成镇乡级河道砌石护岸、河道疏浚和市场化项目及结合小流域项目整治97.4公里。启动了河道四清工作,经过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这些河道的面貌焕然一新,护岸稳定、河流流畅、水质改善、绿化成荫,已成为余杭区生态城区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并在跨年度考核中获得杭州市河道整治工程一等奖。到去年底,余杭全区已累计整治河道300公里,完成投资3亿多元。

  进入今年以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在更广范围、更深深度发起了“清洁余杭”行动,并对全区河道整治总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按照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余杭区计划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区区级以下的河道,特别是村内支流、浜斗,全覆盖进行清淤疏浚整治并全面建立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同时兼顾城区河道、集镇段河道、防洪安全有隐患的河道综合整治。

  为切实推进河道疏浚清淤工作,余杭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清淤工作的补充意见》,对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资金补助、建设程序等均作了明确规定。河道清淤工程要求附有工程合同,清淤前后的断面图,以及清淤前、清淤中、清淤后的照片资料等。清淤工程完成后,各村必须做好各项竣工资料,由各镇乡和流域站组织初验,再申请区级验收,区林水局将组织财政、清洁办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对河道清淤项目根据河道宽度、清淤难度、清淤方量由区财政给予3-12万元/公里的补助,补助范围包括清淤补助、沉船处理补助和淤泥堆场补助。目前,首批24个推进村已在今年完成疏浚清淤河道133公里,第二批96个推进村等400公里河道疏浚清淤任务已于日前下达。

  全面解决农村

  饮水安全

  【亮点解读】 余杭区深刻认识到,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促进共建共享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实际行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继平原及低丘地区农村实行大管网供水之后,余杭区把今年的工作重点转向解决山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上,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余杭区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把它上升到执政为民的高度。按照省、市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结合余杭实际,余杭区编制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去年,余杭区开工建设运河镇五杭供水工程等三个项目。有效改善了2.08万人的饮用水条件,其中解困人口0.816万人。工程全面完成后,处于平原及低丘地区的农村将全部实行大管网供水。

  今年开始,余杭区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重心转向广大山区农村,并列入区政府年度十件实事工程。按照计划,余杭区今年计划改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1619人,实施中泰乡紫荆村、枫岭村、双联村农民饮用水工程,百丈镇集镇片、仙岩村、溪口村农民饮用水工程,黄湖镇王位山村、虎山村农民饮用水工程,瓶窑镇塘埠村、彭公村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四大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余杭区注重深入调查,科学设计,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建造堰坝:利用山溪水,在山坞汇水区域修建堰坝,拦蓄水后用引水管将水引至清水消毒池,经处理后接入配水管网,靠重力流至各农户。建造地埋式蓄水池:利用山溪水,在山坞汇水区域修建地埋式蓄水池,拦蓄地表水及地下水后用引水管将水引至清水消毒池,经处理后接入配水管网,靠重力流至各农户。实施山塘水库引水:利用村庄上游原有的水库或小山塘,在坝脚新建清水消毒池,通过坝内涵管或倒虹吸将水引至清水池,经处理后接入配水管网,靠重力流至各农户。打深井:对缺乏地表水汇流,又没有山塘水库的区域,采用打深井取水办法,通过水泵管道在深井中提水至高位水池,经消毒处理后接入配水管网,靠重力流至各农户。到目前,4个镇乡已完成新建堰坝17座,地埋式蓄水池4座,打深井14眼,水库引水12处,清水消毒池55座,敷设DN20~DN200PE100供水管网388.9公里,工程新增供水规模1.4万吨/日,完成总投资3900万元,全年新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144户计24321人,超额完成区政府目标任务2702人。12月5日,工程通过杭州市林业水利局的考核验收。

  水利管理体制

  果敢突破

  【亮点解读】 随着形势发展,生产力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曾经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已不适用。余杭区不等不靠,主动果敢,对有关水库管理所、排涝总站管理体制改革到位,使水利工程设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006年,余杭区林水局集中精力抓好四岭中型水库和国有机电排灌总站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进行大量调研考察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意见方案。区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对改革意见方案多次进行研究讨论,协调各部门全力支持两个水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目前,两个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均已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确保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其中库容为2838万方的四岭水库管理所,成立于1984年,改革前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导致水库防洪与发电矛盾十分突出,影响防洪安全。为此,余杭区政府根据国务院、省、市关于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批准四岭水库管理所,由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改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从而有效解决了水库管理体制问题,促进水库正常管理运行。对区国有机电排灌总站所辖的农村排灌站实行属地管理,排灌总站所辖的水利工程公司改制为独立的企业单位。而今的机电排灌总站将专职管理临平城市防洪工程和对镇乡排涝站进行技术指导,原先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体制将逐步转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排涝机埠电机设备管理令人棘手,常常面临变压器等被偷盗问题,余杭区积极探索研究反盗窃措施。该区塘栖镇2006年5月至今年6月,对91座排涝机埠安装了99台无线报警器。报警接受终端安装在村护村队值勤室。报警设备安装后,有效报警10起,在门窗被撬之时,护村队员及时赶到,确保了设备的安全。对此,余杭区决定在全区予以推广。

  正本清源

  依法行政

  【亮点解读】 强化宣传,提高公民依法用水意识;水政监察,配齐专职队伍,提升执法水平;水事执法,反应快捷,办结及时。种种措施,营造了依法治水、管水、用水的浓郁氛围,水政、水保、水资源管理秩序井然。

  

  余杭区注重从宣传水法规着手,推动依法治水管水工作。特别是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以及12.4法制日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法宣传活动。在当地煤体刊发整版水法规知识宣传报道,制作宣传画,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纸杯。据统计,去年,余杭区制作发放了水法宣传纸杯6万只,自行设计印刷宣传画1800张,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专用水域管理办法》单行本1000本,平面媒体刊登专版文章达三个整版。一系列的宣传,进一步普及了水法规知识,有利配合和推动了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工作的深入开展。

  切实加强水政队伍建设。余杭区有一个水政监察大队,同时还根据流域水系划分和重点工程特点,大队下面又分设了苕溪、运河、上塘河、机电排灌总站、东苕溪5个水政监察中队,共配备水政监察人员59名,其中公务人员7人,全民事业单位人员52人。为提高水政监察员行政执法素质,余杭区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培训。2006年有26人参加了省市各类法规和业务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业务知识和执法水平。

  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修订完善了水政巡查制度、水事举报立案制度、水事调查取证制度、水政监察大队工作职责、水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并实行大队、中队行政执法目标责任考核,分解工作职责,落实分片负责,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效率。2006年余杭区水政监察大队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1起,查结案件20起(其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起),结案率达95.23%。还依法化解重大水事纠纷3起,调查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2件,其中12345来信处理13件,据反馈,群众满意率100%。

  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同步推进。规范取水许可证发放及年审工作,并对全区取水单位开展每季度计量检查,依法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今年以来,余杭区关停地下取水井8口,并将封井资料汇总存档。继续加强水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在抓项目审批的同时,加强日常巡查管理,查巡水事违法案件。今年重点检查了50家在建和已竣工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设施落实情况,并初步验收了其中的15家水保措施开展较好的单位,竣工验收了临平山8#、9#废弃宕口水土保持工程,查处水保工作未落实的单位1家。与浙江大学合作基于SPOT5数据的水土流失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科研项目,总投入105万元。完成径山镇仕村溪小流域治理,总投资1016万元,加固加高防洪堤10.5公里,加固砌石挡墙5公里,新建改建堰坝16座,治理耕地4000亩,修建机耕路8.322公里,封山育林17274亩。

  文字统筹:李昌先 张 萍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大禹杯”专题 00015 品质生活水为先 2007-12-25 浙江日报000152007-12-2500010;浙江日报000152007-12-2500012;浙江日报000152007-12-2500011;浙江日报000152007-12-2500013;浙江日报000152007-12-2500025;浙江日报000152007-12-25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