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大禹杯”专题目
3  4  
PDF 版
· 绘就人水和谐的精彩画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1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绘就人水和谐的精彩画卷
——宁海励精图治摘取省水利“大禹杯”金奖
  位于我省东部的宁海县,背山面海,溪流纵横,港湾众多。受海潮和地理影响,宁海自古多灾害。长期以来,宁海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水利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构建起与宁海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使得昔日的“山陬海隅”成为而今的山海富县、宜居宝地,其综合实力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均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之列。而今的宁海城乡恰似一帧巨幅山水画卷,人水和谐,安居乐业。日前,宁海县被省政府授予第13届省水利“大禹杯”金奖。

  绘就人水和谐的精彩画卷

  ——宁海励精图治摘取省水利“大禹杯”金奖

  

  宁海县始终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防汛防旱工作,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水库保安工程取得新进展。去冬今春,宁海县投资近亿元,在对全县60多座中小型水库进行全面安全鉴定或认定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力洋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增容,车岙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蟹钳口、福圣寺、庙坑里等一批小型水库的保安工作全面完成。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该县开展了以“比安全、比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以及“屋顶山塘”水库报废活动,全县累计31座“屋顶”水库实行了报废,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明显加强。预计今年可完成40座责任状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通过除险加固,有力提高了水库拦蓄能力和度汛安全能力,确保了水库(山塘)安全度汛。

  重点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针对小流域防洪标准低、防洪抗台能力差的现状,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宁海县制订了小流域治理三个五年规划,每个五年治理100公里,总投资10亿元。其中保镇区、保村庄等重点地段列入“十一五”规划。2006年,宁海县投资近亿元,对白溪、中堡溪、石门溪、凫溪等重点地段进行治理。通过治理,有效地防治了区域水土流失,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改善了溪流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流域的防汛、抗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城市防洪工程取得重大成就。2005年以来,宁海县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力度,投资2.1亿元,克服种种困难,排除各方干扰,对城区颜公河主干线12公里进行了整治,其中去年,颜公河主干线拓宽河道5.2公里,完成投资8000万元。颜公河主干线重点地段已达到了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与此同时,该县城镇防洪工程正在逐步展开。

  防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在2005年投资80万元建设洪家塔水文站大楼的基础上,2006年,宁海县又投资310万元,重建了水文站缆道房,对分布全县各地的20多个雨量观测场进行标准化建设,更新了52个雨量水位遥测设施与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白溪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决策信息系统建设也即将动工建设。与此同时,该县编制的《宁海县防台风应急预案》和《县水利局防台风(暴雨)工作预案》,清晰界定了各部门的职责,提升了台风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能力。防汛基础设施已经基本上能满足防汛需求。

  基层防汛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宁海县三防办不断加大防汛知识培训力度,编制巡查员培训教材,每月组织相关科室人员主动到各镇乡对水库管理人员,各镇、村负责人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提高了基层防汛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台汛期前,他们编制完成中型水库汛期运行计划,及时下达小(一)型水库汛期控制运行方案,进一步加强水库科学调度和安全运行。今年三四月份间,宁海县在胡陈乡和杨梅岭水库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演练,较好地增强了当地群众的预案执行能力和应对山洪暴发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同时,针对防汛基础设施的变化情况,加强防汛物资的结构调整和储备,保证各类物资拿得出、用得上。

  

  

  农村占据着地域的大部分,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因此,水利事业必须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近年来,宁海县以改善农民饮用水、农村水环境和提高沿海、山区防灾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促进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进程加快。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惠及广大农村群众,备受关注。2006年,宁海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2006年至2010年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再对全县作进一步调查排摸,确定了2006年度的改水工作计划。截至当年底,全县建设农民饮用水工程123个村,受益人口92404人,完成总投资3658万元。在建设农民饮用水工程过程中,宁海县十分重视水质安全,规定水质不合格不允许验收,为此,为水质不符合要求的171个村配备了过滤和消毒设备。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宁海县农村自来水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管理。

  千里清水河道整治稳步推进。宁海背山面海,东部沿海平原河道纵横。至去年底,宁海县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全县共累计整治各类河道30条,总长120公里,其中2006年整治平原河道3条,总长26公里,完成投资2500万元。长街第一、二干线的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长街三干线东段、越溪青山港、力洋横直河等30公里的河段工程也已全面完成。在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建设过程中,宁海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秩序推进,农村水环境明显改善,“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整治目标正逐步实现。

  新标准海塘维修加固全面展开。自1997年“8.18”台灾以来,宁海县已建成新标准海塘120公里,沿塘水闸145座。经过5~7年的运行,由于海塘基础均为软土地层,限于当时条件,基础未作处理,堤坝、水库因沉降变形造成堤顶高程降低,塘闸拉裂损坏,局部塘堤、水库渗漏严重,致使海塘防潮标准明显降低,危及标准海塘的运行安全。为此,根据市水利局规划,宁海县决定从2006年开始分三年时间对沉降变形的海塘全面进行维修加固,总投资8628万元。2006年,宁海县投资5121万元对群英塘等7条长24.261公里的海塘进行了维修加固。今年已基本完成对长街盐场塘、隔洋塘、双盘一期、伍山盐场塘、毛屿塘等5条海塘的治理任务。宁海县的标准海塘维修加固工程得到上级水利部门的充分肯定,示范作用明显。

  

  

  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是水利工作的神圣职责。水是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而由水利部门负责实施的滩涂围垦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今年,宁海县克服种种困难,继续保持了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

  水源调蓄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45亿元的宁海西溪水库为中型水库,总库容8500万方,经过三年的奋战,2006年底前已完工,并进行了初步验收。该水库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宁海城关、西店等地区的居民饮用水紧张状况,极大地促进宁海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力洋水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全面完成除险增容改造任务,与此相配套的宁东水厂也已基本建成。力洋水库和宁东水厂的建成,将解决宁海东部力洋、茶院、越溪、长街等4个镇乡82个村12.5万农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此外,宁海车岙港水库除险增容改造工程已经全面铺开,目前进展顺利。

  滩涂围垦势头良好。宁海全县在建围垦面积7万亩,其中蛇盘涂围垦工程面积20762亩,概算总投资3.5亿元,计划总工期4年,该工程于2004年动工建设,已于2006年底堵口截流。计划在明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在三门湾形成一个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园区。下洋涂围垦工程围垦面积5.3万亩,工程总投资14.5亿元,计划总工期4.5年,该工程已全面动工建设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宁海县坚持做到“高标准建设、严格招投标、规范化施工、全过程监管”,确保将水利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

  高标准建设,即在认真勘测、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美观、实用、安全等要素,按照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施工建设,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工程质量提高,使水利工程设计、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最高技术水平要求。白溪水车、胡陈中堡溪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中应用干垒砌块挡墙等生态治河技术,有效提高了河道的生态功能。“顶管式闸门”在已建海塘中的应用,为确保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群众生活生产、海塘安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严格招投标,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宁海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宁海县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规定,认真做好招投标工作。相继出台了《宁海县水利工程招标测算价编制办法》、《关于加强对宁海县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人员规范管理的规定》、《宁海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实施细则》、《宁海县水利工程项目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认真设定投标资格条件,把好资格审查关,组织实施工程招投标。整个招标过程要求县纪委、监察局、检察院、公证处派员全程参与,并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管理,认真落实“三检制”,切实规范工程招标中的分包、转包行为,努力使招投标工作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

  规范化施工,即规范水利工程施工操作,先后制订了《宁海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办法》、《宁海县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宁海县海塘砼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宁海县海塘防渗处理操作规程》等施工技术操作细则,并在全县所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加以全面应用,有序推进了工程项目建设,避免了因返工造成损失,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

  全过程监管,即不断创新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切实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在全县水利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聘用农民监督制、破坏性检测检查制。同时,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工程监理、原材料进施工场、中间产品、隐蔽工程验收、施工企业“三检”、施工工艺工序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本版文字统筹/李昌先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大禹杯”专题目 00014 绘就人水和谐的精彩画卷 2007-12-25 浙江日报000142007-12-2500009;浙江日报000142007-12-2500007;浙江日报000142007-12-2500008;浙江日报000142007-12-25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