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设立的“大禹杯”竞赛是我省水利行业的最高大奖,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和“疏堵结合、精心组织”的科学精神,是大禹治水的精神内核。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我省各地水利事业捷报频传,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支撑。日前揭晓的第13届“大禹杯”捧杯单位更是其中佼佼者,他们是金杯奖获得者金华市本级、宁海县,银杯奖获得者余杭区、海宁市,铜杯奖获得者常山县、定海区,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他们的精神和理念值得宣传弘扬。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金华市本级被省政府授予我省水利最高奖——第13届省水利“大禹杯”金杯奖,成为我省11个地市本级中第一个双冠王,这是金华各级高度重视真抓实干的汗水结晶,这是治水为民各界合力的生动写照,这是勇于改革以人为本的有力注脚。八婺大地因水而愈加富饶,古城金华因水而灵秀和谐。
奏响为民治水的恢弘乐章
——金华市本级登顶省水利“大禹杯”金奖探秘
12月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金华市本级被授予我省水利最高奖项——第13届省水利“大禹杯”金杯奖,成为我省11个地市本级中第一个双冠王。在授奖现场,金华市副市长劳红武表示,金华市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大对水利的领导力度、工作强度、投入额度,全面提升水利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支撑和保障水平。谈及本次摘金,金华市水利局局长包晓华称:“在全省水利‘三千一万’重点工程中,去年有3个现场会放在我们金华召开;今年4月,省政府又在我市召开新农村水利建设现场会。这些都表明我市水利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了摘取大禹杯金奖的实力。”
据介绍,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治水理念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水利工作力度,围绕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城乡供水能力、水环境生态能力“三大能力”,加快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四大体系,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水利事业迎来了全面新发展。2006年度是该市本级及全市洪涝旱灾损失五年来最小的一年,水利建设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市水利工作亮点多、成效大。
真抓实干
夯实水利战略基础
【核心提示】 水资源不仅决定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决定发展的持续性,事关科学发展大局,金华市深谙此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市人大、市政协把水利工作列入年度重点,政府财政资金不惜投入,并广开筹资渠道,水利的战略基础地位正在金华市得到不断强化与切实构建。
金华市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始终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行政职能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确定“十一五”期间金华市水利工作将围绕提高“三大能力”(即防洪保安能力、城乡供水能力、水环境生态能力),着力抓好“三千一万四工程”(即千库保安、千万亩十亿方节水、万里清水河道和水源工程、堤防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黄土丘陵开发工程)建设。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市委全会(扩大)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多次研究和部署水利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水利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建设列入全市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实事,每季发文登报通报进度。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多次听取水利工作汇报,坐镇指挥全市防御大洪水指挥预案演练和城区防洪抢险演练,亲自部署台风防御工作,市长还担任九峰水库工程、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多次深入工地,研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市人大、市政协把水利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对分管水利副市长的述职评议、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专题调研、九峰水库工程、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沙金兰库区生态功能区建设、黄土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等视察活动,并召开常委会,形成相关的审议意见。市政协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列入年度1号提案,组织专题调研活动,开展提案办理跟踪视察活动,召开政协常委会,形成相关建议案。
在资金投入方面,金华市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并广开资金筹措渠道。2006年,金华市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水利基金比上年增加50%以上,建立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并在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据统计,2006年度金华市区(含婺城区、金东区)财政安排的水利资金为1.85亿元,比2005年的1.37亿元增长35%,是历史上财政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2006年度,市区水利总投入6.47亿元,比2005年的3.14亿元增长了106.05%;全市水利总投入17.66亿元,比2005年的14.61亿元增长20.87%。水利总投入和增长幅度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年。
在财政资金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金华市积极引进市场机制,通过推进水利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盘活水利资产、开发水土资源,采取银行贷款、股份合作、个人投资、公开拍卖等形式,加快形成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导,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新格局。九峰水库工程和堤防工程建设,由相关水库等水利工程为资产组建金九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和金华市江河水利发展有限公司,由这两公司为项目业主,通过向银行贷款等形式,筹措工程建设资金。还从2001年起,在市本级土地出让金中每年安排2500万元用于九峰水库工程建设;从市区供水水费中提取0.15元/吨用于九峰水库工程建设,累计已达1600万元。2006年,金华市区共拍卖砂场12处,拍卖款588.7万元;全市拍卖砂场26处,拍卖款近1000万元,所有拍卖款用于河道整治。金东区曹宅镇曹根朝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小(一)型的长山垅水扩建工程,解决了2万多人的饮用水和部分农田灌溉问题,成为我省个人投资建设小(一)型水库的第一人。
在新农村建设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中,广大群众踊跃投资投劳整治池河沟塘渠。民间资金以独资、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亮点不断。而今,金华大部分县(市、区)成立了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或水利投资公司,吸引民间资金,筹资建设水利工程,使得金华全市水利发展呈现蓬勃加速状态。
立足民生
做深做透“水”字文章
【核心提示】 治水为民是水利工作的最高宗旨,惟此,水利事业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澎湃的发展动力。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金华市各项水利建设目标得以全面达成,水利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极大提升。
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提高人民安全保障能力。近年来,金华市通过下发文件、媒体公示、责任告知、督促检查等多种形式,切实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台与抗旱责任制落实到位。同时及时修订和完善防汛防台与抗旱预案,市政府下发实施了《金华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金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汛防旱预案体系。每年全市还分别举行全市防御大洪水指挥调度演练、城区防洪抢险演练等预案演练,检验和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性。提前完成千库保安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252余座,占水库总数的三分之一。建成20年~50年一遇的防洪堤157公里,基本完成市区和7个县级城区的城防工程建设。建成“三江”两岸标准江堤340公里,完成闭合区52个。针对水库山塘多、安全管理形势较严峻的特点,金华市政府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山塘安全管理的通知》,对水库山塘安全管理的责任制落实、巡查和除险加固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全市水库山塘巡查人员集中轮训了一遍,并全面推行巡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统一发放水库山塘巡查资格证书和巡查记录本。
构建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金华市委、市政府连续五年将该项工程列入全市年度重点工程和市区“十大实事”。2006年,市政府制订《关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制订《金华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细则》,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国债项目)建设责任制;制订《金华市本级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金华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立项指南》,进一步规范市本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同时,制订和落实了资金筹措、信贷、用地、税收等倾斜政策,特别是市本级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2006年挤出500万元,2007年安排1000万元建立专项建设资金,用于补助市区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6年,金华市区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9.74万人,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5.2万人的187.3%;全市解决37.6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20.3万人的185.3%。到今年11月,金华全市累计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12.42亿元,解决了1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75%。
与此同时,在构建农业高效节水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等方面,金华市加强督查,加快进度,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抓好生态河道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改善农村水环境。2006年度,金华全市完成河道整治216.9千米,占年度计划的108%。金华市水利局被评为2006年度全省河道长效保洁先进单位第一名。
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稳步推进。去年,金华市本级承担的金兰、婺城莘畈水库和峙垅、金东区杨卜山和山口冯等14个灌区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列入国债的4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示范项目亦按计划全部完成。
大力治理水土流失。2006年省下达给金华市的治理任务为97平方千米,结果实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51平方千米。大力开展以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为重点的中型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一、二期工程。
在小流域治理方面,去年全省小流域治理以实施主要堤防加固工程项目为主要内容,金华市列入省2006年度堤防加固工程实施计划为14.685千米,实际完成16.807千米。
以人为本
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核心提示】 成立水务局,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和电价,强化河道管理,金华市在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方面措施频频。在更深层次,对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打造出一支纪律严、作风正、业务强的水利队伍。
“三分建,七分管”,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机制是否灵活直接影响水利生产力的发挥。与轰轰烈烈的水利工程建设相伴随,金华市对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进行了不懈探索。
大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金华所属9县(市、区)中除东阳外都成立了水务局,这8个水务局中除磐安外还都将源水、供水、节水管理职能划归水务局,永康、浦江还把污水处理职能也划归水务局,真正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可市场化运作的水管单位实施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国有资产能退出的全部退出,转让给社会法人或自然人,单位职工按统一政策转换身份、托管等形式分流安置。原为事业性质的金华市金兰渠道管理所改制为民营的物业管理型的水利管理服务公司,原单位职工统一转换身份后以社会人的身份重新就业或分流安置,新公司接受委托负责金兰灌区工程设施日常管理和灌溉管理服务。安地水库灌区成立了苏孟乡农民用水者协会,开展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试点工作。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沙畈水库成立了沙畈水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市本级水利管理单位实施了以离岗退养、轮换上岗为主的用工制度改革。
改革水价和电价。金华市本级及各县(市、区)都按省定标准调整到位,全面落实水资源费征收新标准,杜绝违法减免,上缴省级部分做到按时足额。小水电站的上网电价及时调整到位,达到省规定的小水电最高上网电价。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通知》,对没有考虑落实“经济、资源、生态”三大补偿措施的水电开发一律不批准,使水电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序开发。
深化河道管理。开展河道标准化划界打桩试点建设,搞好划界硬件设施统一,即统一告示牌、千米桩、百米桩的内容、规格、颜色,开发了金华市河道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河道管理的现代化。河道采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包拍卖,禁止沿江乡村擅自发包河砂。
在抓好水利工作的同时,金华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得水利行业形象得到了新提升,干部职工面貌蓬勃向上。
抓班子带队伍。金华市水利局建立了局党委办公室和监察室,及时调整和充实局机关党委正副书记。近年新建立9个支部,及时完成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党务干部和党支部班子,按照“一岗双职”的要求,由下属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任党支部书记,党员行政副职任支委委员,并注重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和年轻有为的干部选拔到局机关党委委员、支委委员等岗位上来。
抓载体强教育。以创建示范党支部活动为载体,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水利系统实际,全面开展了以“端正作风、规范执法、奉献水利”为主题,以开展领导干部学习班、作风警示教育、水利执法检查等“七个一”为重点内容的教育活动。成立全市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全市水利系统书画协会和局系统工会工作委员会,举办2006年水利系统体育运动会和2007年迎新春联欢晚会,丰富了水利干部职工文化生活。2006年,金华市水利局有两篇调研文章被省水利厅评为一等奖。
抓机制清源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构建金华水利特色的惩防体系。编印《制度汇编》,集中汇编了人、财、管理6个方面的36项制度,努力按制度办事。特别是制定了水利系统党员干部“六个不准”,出台了局管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对选人用人、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外出报告、谈心谈话、廉洁自律等都作出具体规定。把“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许”、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和节日期间“十个严禁”规定,制作成便携卡片,发放给局公务员和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勤提醒、常敲钟。
通过坚持“两手抓”,有力地提升了金华市本级及全市水利工作绩效。金华市水利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6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06年度生态市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度新农村建设二等奖、2006年度市机关部门效能建设民主评议第二名,被省水利厅评为2006年度河道保洁先进单位、2006年度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先进单位。金华市水政监察支队被省水政监察总队评为2006年度优秀考核等级,被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政监察工作先进单位。金华市防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浙江省抗台救灾先进集体。
□ 李昌先 张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