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个税起征点拟调至2000元
· 南极中山站规模最大的改造工程动工
· 个税起征点拟再度上调的背后
· 中印反恐训练进入第二阶段
· 部分审议法律草案要点
· 全面部署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 “探宝”出水文物
· “南海一号”
驶向
“水晶宫”
· 我国宽带用户居全球首位
· 打开了解
800年前中国之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探宝”出水文物
“南海一号”上已打捞出4000多件金、银、陶瓷类器物,还有6万至8万件“宝物”有待发掘
  新华社广东阳江12月23日电(记者 车晓蕙 赖少芬) “南海一号”古沉船已成功出水。23日上午记者前往广东阳江博物馆,参观此前发掘出的“南海一号”上的部分文物,一睹“宝物”真容。

  与其他的博物馆不同,走进阳江博物馆一楼展厅,就看到好几个绿皮大铁箱,每一个都比乒乓球桌还要大一些,一米来高。铁箱子里用水浸泡着一整块土黄色的物质,上面隐约可见一些瓷器的碎片。在展厅的另一边,也摆放着若干个大塑料桶,里面是一些较小的土黄色物质,凝结着瓷器或陶罐。

  阳江博物馆工作人员李剑介绍,这些土黄色物质是从“南海一号”上发掘的“出水凝结物”,用清水浸泡主要起到脱盐的作用,从而把藏在里面的文物慢慢取出来。这些凝结物都非常坚硬,要泡很长时间才能把文物拿出来,而且每天都要换水。

  除了这些奇特的“出水凝结物”,阳江博物馆陈列最多的是瓷器,主要产自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福建德化等南宋的几大名窑。与陆上发掘的文物大多呈一种古旧的颜色不同,这些来自海底的瓷器色泽鲜亮,发出崭新的亮色。有一件龙泉窑的宋青釉印花癸口瓷盘,手工花纹,呈青绿色,盘底似乎还盛着水,润泽通透,十分精致美丽。

  据李剑介绍,从目前发掘出的文物来看,瓷器的品种并不多,大多是批量出产的,但预计“南海一号”上的文物仅瓷器就有数万件,数量巨大,也使“南海一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宝藏”。

  在阳江博物馆,记者还看到了一些颇具异域风情的器具。如产自德化窑的宋青白釉印花瓷执壶,仿照西亚、中东一些地方常用的银器的样子。有的瓷器是半成品,如一件瓷碗,碗口的一周是没有上釉的,被称做“盲口”。

  李剑介绍,可以想像这些器具是为国外的市场做的,那些有“盲口”的瓷器,是运到国外后,再按照当地的喜好,镶上金边或银边,很像现在国内流行的“来料”“来样”加工生产。可见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已经非常繁荣。

  据悉,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仅试探性地对“南海一号”进行了发掘,已打捞出4000多件金、银、陶瓷类器物,以及6000多枚宋代铜钱。“南海一号”上还有6万至8万件“宝物”令人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探宝”出水文物 2007-12-24 48256F32002924A6482573BA0048CC67[A0-新华社记者≈B1-顾国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