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新法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供机遇
· 相亲“家长会”
· 高校应教会大学生基本礼仪
· 没时间看书?那就“听”书吧
· 民间慈善遭遇尴尬
· 瑞安推广“午间法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国首例受助不感恩案将开庭
民间慈善遭遇尴尬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研究生段霖夏接受捐助却中途退学,资助人李富华愤然将其告上法庭。本月27日上午,重庆万州区法院将公开审理此案。据悉,这是全国首例“受助不感恩案”。

  “我打官司的目的不是为了要钱回来,我也不缺那个钱,只是因为他这么做让我们捐款的人太寒心了,我得讨一个说法。”日前,本案原告、曾经捐助段霖夏4万元钱的商人李富华告诉记者,假如官司胜诉,他也会把这笔钱重新捐献出来,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2003年8月,重庆一家媒体大篇幅报道了一个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学生因家境贫困,为了上学到万州当“扁担”(注:替人挑东西挣钱的人)的故事。在万州做生意的开县人李富华看到报道后,表示要资助故事的主人公段霖夏。4年间,他先后共资助段4万多元,最大的一笔达2.4万元。据悉,当地也先后有数百人参与了资助段的行动,仅该报社为段举行的一次捐款仪式就募得学费1.63万元。

  然而今年2月,李富华主动联系段霖夏时被告知电话已经停机,辗转找到北大软件学院了解情况发现,段早已不在校读书,4年间段的12门研究生课程只修完了其中一门,且段霖夏系自费研究生,并非公费研究生。7月30日,李富华正式委托律师高精忠,拟将段霖夏告上法庭,追回4万多元学费。

  “他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是在今年三四月份,此后再也没有和我联系过。他的家人认为我损害了他的名誉,到过我家大吵大闹,并且委托律师来处理此事。”李富华表示,他不能接受段的这个态度。

  记者试图联系段霖夏,但始终没能成功。据此前曾经采访过段霖夏的媒体称,段对当初李富华的好心“至今都表示感恩,但他后来的行为却深深伤害了他”。段霖夏说,他不是因为与李富华的纠纷而逃避,而是为了躲避一个黄姓男子的追杀。而李给他的2.4万元并非捐款,是给他在北京的网站投资,实际的捐款只有几千元。

  对于段的这一说法,李富华予以否认。

  律师认为:这一事件暴露的问题实质是慈善立法的缺陷。“捐赠是一个道德行为,实践中很少通过书面形式确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纠纷,很难予以规范。”

  (据《北京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民间慈善遭遇尴尬 2007-12-24 48256F32002924A6482573B7002B958C[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