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嘉兴资讯
3  
PDF 版
· 海盐推进创业创新打造“一城三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临港产业基地\文化休闲胜地\开放和谐福地
海盐推进创业创新打造“一城三地”
  海

  盐

  推进创业创新打造“一城三地”

  建临港产业基地\文化休闲胜地\开放和谐福地

  从“国之光荣”的中国大陆首座核电基地到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海盐,素有大气如海的胸怀和淳朴似盐的品质。

  从一把剪刀剪开中国城镇企业改革帷幕的步鑫生到两把赛桨勇夺世界冠军的赛艇奥运名将曹棉英,海盐人,更有着创业创新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掀开历史新的一页,“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正成为当前海盐上下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词。创业是富民之本,创新是强县之源。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即将建成的战略机遇,海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市委党代会精神,高瞻远瞩规划了实施“两创”战略,打造“一城三地”的宏伟蓝图: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努力打造临港产业基地、文化休闲胜地与开放和谐福地,全力建设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滨海新城。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钱江源头到秦山脚下,从东海之滨到南北湖畔,一股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热潮在534平方公里的海盐大地上汹涌澎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嘉兴全市前茅;全国率先培育发展服务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探索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全省率先设立创业扶助专项资金助推农村党员自主创业;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村级纪检小组推进廉政建设;今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新农村电气化县、省科技强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大气成就大业、淳朴孕育和谐。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38万海盐人民正秉承“大气如海、淳朴似盐”的海盐精神,坚定不移走“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科学发展之路,众志成城,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一城三地”、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07年,海盐在“一城三地”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0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9880元,同比增长7%。

  海盐依海而建、因海得名,作为环杭州湾北岸的滨海城市,滨海是该县最大的特色。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绍嘉高速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建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海盐将一举从昔日的“交通末梢”跃升为长三角“交通枢纽”,一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滨海新城正在杭州湾畔崭露风采。

  大手笔勾勒滨海新城。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海盐新的经济增长极?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的海盐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大海,大手笔勾勒滨海新城宏伟蓝图。对县城武原镇盐平塘以东(包括围垦区)总面积约12.4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大手笔面向国际公开征集滨海新城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发展定位为海盐核心区、主中心和创意基地,以“城回大海、日月同歌”为设计概念,空间形态规划为“生态中心、城海相拥”,形成城、海、路、桥、绿、人相得益彰、整体和谐的滨海城市新形象。“滨海新城,让海盐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正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大魄力实施城市开发。海盐既重视滨海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也抓好老城区的“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今年专门成立了县城市开发建设办公室,进一步理顺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全力以赴破解城市拆迁难题,今年共拆迁房屋800多户,面积约15万平方米。出台了枣园路行政办公一条街改造规划方案,规划形成“一中心、四公园”的组团格局,开展了县城主干街道新桥路市容集中整治工作,启动了绮园文化区改造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商业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中心区。

  大氛围开展“五大联创”。根据“五大联创”和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规划,海盐县今年顺利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力争2009年实现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2008年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目标;2009年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目标;2010年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和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目标。今年海盐着重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启动实施了环城南路景观绿化带和海滨公园片林等重大园林绿化工程,累计投入绿化建设资金1.2亿元,形成了“一片、一区、四园、八带”的城市生态绿化结构和“三区、三心、七轴”的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目前海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07平方米,使滨海新城充满盎然绿意和勃勃生机。

  

  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海盐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开放、绿色、休闲”的临港产业,确定了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滨海房产业等4个临港产业发展重点,加快县域产业层次的转型提升。海盐把大桥新区作为临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加快滨海开发步伐,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大桥新区今年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8亿元,拆除农房921户,滨海大道(海盐段)正式开工建设,新区配套设施基本到位,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同时加快海盐港区开发建设,海盐东段围涂工程一期7000亩围垦正式合拢。抓好秦山港务码头、林龙码头等外海码头建设,1个5000吨级外海码头已投入运行。加快嘉于硖航道拓宽改造,正式启动海盐首个海河联运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海河联运优势,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

  招商引资快马加鞭。海盐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号工程”来抓,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突出临港工业、三产项目招商。预计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1.6%和76.1%;实到县外内资13.3亿元,同比增长15.7%。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落实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实行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全面推进“三重大”项目(即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三产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全年县内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性项目投资45.5亿元,同比增长12.9%。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海盐以临港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和扬弃”,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317亿元,同比增长21%。机械、造纸、化纤等传统特色产业焕发生机,成为拉动县内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总投资13亿元的东风船舶海盐基地正式开工建设,造船产业初露端倪。以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作为倒逼机制,加快淘汰县内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对传统产业工艺设备的升级改造。海盐扎实开展闲置空闲土地专项清理,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切实推动节约集约发展。实施“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现了该县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零的突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海盐中达特种钢有限公司成为该县培育的第二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文化软实力日益提升。海盐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加快“人文海盐”建设,不断增强海盐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和实践“大气如海、淳朴似盐”的海盐精神,全面深化文明镇、村、行业等系列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成功举办海盐县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九项工程”,广泛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沈荡镇、武原镇君原村分别被命名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镇和省级文化示范村。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澉浦镇通过省体育强镇验收。成立海盐书画院,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深入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积极申报中国民间艺术(滚灯)之乡,开展海盐滚灯、海盐骚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

  滨海旅游业日益繁荣。海盐今年调整全县旅游管理体制,实行县旅游局与南北湖风景区合署办公,充分发挥旅游工作的整体效能。同时整合旅游资源,将南北湖休闲观光度假之旅、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之旅、武原镇宗教文化之旅、白塔山海岛生态之旅、核电科技工业之旅等连珠成串,形成一条滨海黄金旅游景观带,充分展示海盐文化休闲胜地丰富内涵。加强南北湖风景区的软硬件建设,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复评,成功举办了2007中国·海盐南北湖旅游节。启动大桥观光游项目,整合各类滨海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标准化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指导,进一步提升旅游经济整体水平。预计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2%。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海盐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启动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今年成功创建省科技强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并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海盐努力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事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今年高考上线率达96.88%,文理本科上线率57.22%,均列嘉兴全市第一。加快提升教师素质,推进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全县学校标准化率达71.4%。加强城乡合作医疗提质扩面,同时全面启动“浙江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巩固完善。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海盐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计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慈善救助等活动。强化欠薪预警处理机制,打造“无欠薪”城市。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将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启动地面水厂建设,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饮水质量问题。深化“平安海盐”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排查、妥善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积极探索建立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机制,组建了新居民服务管理组织机构。组建96345社区服务信息中心,整合社会力量,服务群众生活。海盐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顺利完成第一轮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顺利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的验收。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全省首创了“一地二主”承包种植新模式,积极探索推行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海盐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稳步推进党建各项工作。开展“群众满意机关”、“群众满意站所”、“效能建设示范岗”等系列创建活动及“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实行破解难题责任制,确定的191个难题,已破解183个。县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示范行政服务中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抓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试点推行非公企业党员活动记录卡制度,探索完善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在全省率先实施远程教育入户工程,建成四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重视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努力解决“中梗阻”现象。不断健全村级纪检网络,在城镇8个行政村探索建立村级纪检小组,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嘉兴资讯 00016 海盐推进创业创新打造“一城三地” 2007-12-24 浙江日报000162007-12-2400012;浙江日报000162007-12-2400014;浙江日报000162007-12-2400047;浙江日报000162007-12-2400011;浙江日报000162007-12-2400015;浙江日报000162007-12-24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