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丧父之痛埋心中 热血男儿奔军营
· 用好作风营造好环境
· “版名征集令”引来众多高手“献名”
· 宁海外来民工入住廉价宿舍
· 我们就是“五环”
· 滕头在全国建起
10余个“苗木银行”
· 机制菌棒让江山菇农轻松种菇
· 2007“两创”新闻人物
评选备受关注
· “红段子”缘何风行民间
· 玉环破解万名高地群众用水难
· 给低保困难家庭送装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红段子”缘何风行民间
陈家兴
  “爱情就如一杯牛奶咖啡,香香地飘在外面,甜甜地浮在表面,酸酸地含在里面,苦苦地沉在底面,模模糊糊地把你倒影在咖啡里面。”

  “‘0’是一只空杯,等待勤劳者去斟满佳酿;‘0’是一个绝望的陷阱,是消极者滴滴悔恨的泪珠;‘0’又是光环,引导着探索者开拓前进。”

  “清者清,廉者廉,青年不清廉,老年不清闲。”

  随手撷来这几条短信,读来如沐春风。如果我告诉你,创作这些短信的人,不是什么专业写手,只是普通的市民百姓,感觉是否有点惊奇?如果我再告诉你,类似的短信作品有千万条,由200多万人自发创作,有过亿次的一级传播量,并被N次转发,感觉又会怎样?

  这些短信,以其内容健康向上、构思巧妙精炼、风格纯朴清新,被称为“红段子”。它们风行广大市民百姓间,辐射其好友亲朋。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些“红段子”不仅传递了知识,表达了情感,也宣泄了情绪,满足了需要,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短信生活方式。

  那么,“红段子”因何而风行?

  诚然,这里有企业基于社会责任而进行了强有力的引导,给公众短信创作提供了平台,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公众短信创作的热情与活力。如,中国移动一家省级公司连续三次开展“红段子”大赛。作品数量从一届的65万条,增至二届的315万条,再窜升至三届的1035万条,参与短信创作人数也不断翻番。

  “红段子”的发展,使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力越来越强。面对黄段子、黑段子,谁来担起弘扬正气、倡导文明的重任?“红段子”应运而生。它在自动挤压不良信息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到今天,从表现形式看,“红段子”已从单一的短信,发展为短信、彩铃、彩信、动漫并存。从具体内涵看,它已从与黄段子、黑段子相对的以“红”为特色的主要内容,丰富为健康、积极、有益、实用的各种信息。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红段子”得以风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既合乎了人们厌恶不良信息、人心向善的本能,又适应了现代人渴望沟通、交流、宣泄的心理需求,更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工作生活的需要。

  “红段子”在实际生活和公众中扎根越深,它的生命力就越强。“红段子”大赛每年以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主题,契合了群众的关切。根据实际需要,把内容细化为短信文学、温馨短信、公益宣传、哲理故事等不同主题形式,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兴趣表达。从各地实际出发,与地方特色等相结合,激发了公众的创造活力。比如,广州移动推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红段子”,江门移动推出“为江门喝彩——我爱五邑的一万个理由”“红段子”,珠海移动推出廉政短信等,公众参与踊跃,让人们看到了“红段子”极强的生命力。

  “红段子”就这样紧紧抓住了公众的心,使广大公众不仅成为“红段子”传播的受体,也成为“红段子”创作的主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红段子”缘何风行民间 陈家兴 2007-12-17 48256F32002924A6482573B0002256E9[A5-陈家兴≈B1-张永贵≈B1-王国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