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PDF 版
· “民生瑞安”进行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1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社会建设,民生为重。
瑞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随着瑞安民生工程的强力推进,民生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在瑞安大地呈现。

“民生瑞安”进行时
  【引言】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社会建设,民生为重。

  瑞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随着瑞安民生工程的强力推进,民生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在瑞安大地呈现。

  “民生瑞安”进行时

  重点工程提速:

  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近日,在瑞安下埠水闸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围堰、水闸、船闸部分灌注桩等基础工程进行最后的清理,这标志着下埠水闸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

  笔者从瑞安市水闸渔港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到9月底,下埠水闸就已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3500万元投资额,其施工进度名列温州市“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第一位。

  瑞安下埠老水闸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温瑞塘河瑞安段的主要泄洪闸。该水闸经过40多年的运行,现已属四类危险闸,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瑞安市全力推动下埠水闸工程建设。

  新建的下埠水闸位于老水闸下游(向南)800米左右处,于2006年9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被列入瑞安市重点工程和温州市“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总投资1.6亿元,预计2009年8月竣工。工程内容包括2孔9米水闸、1孔9米船闸、一座32米宽的交通桥和能停泊250艘左右的渔船避风港,其主要功能有泄洪、排涝、通航、渔船避风、城市交通等。

  据了解,下埠水闸工程是瑞安市目前设计泄洪流量最大的水闸,建成后,正常情况下设计泄洪流量为每秒190立方米,在保护温瑞塘河沿线5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瑞安全市重点工程共30个,其中续建项目17个,新建项目13个。瑞安市重点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瑞安市重点工程年度投资计划13亿元,今年争取完成16亿元。其中,列入温州市重点考核的瑞安下埠水闸、飞云江三桥及接线、瑞枫公路、飞云江南岸堤防、城市防洪三期、瑞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国债项目等七个重点工程,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当走进省重点工程——瑞安市瑞枫公路改建工程的施工现场,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挖掘机轰鸣不停,装载机挥舞铁臂,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曲曲建设“大合唱”正激情上演。

  总投资6.5亿元的瑞枫公路改建工程,是一条贯通瑞安东西部的大动脉。自2003年成立指挥部后,曾先后两次举行开工、动工仪式,但因为工程征用土地政策处理难度大,虽经多方努力,工程还是没有实质性进展。今年以来,瑞安市以“一天也耽搁不起、一天掰作两天用”的精神,在短短50天时间内,一举攻克全线征地工作,并于5月全线动工。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工程投资额超过1.3亿元,预计今年的投资量将超过前四年的投资总额。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实践为民办事的民心工程,瑞安市高度重视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年度计划任务目标,克服资金、土地要素制约,全力破解工程遇到的各种难题,瑞安市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塘下大道二标段、污水处理厂、高桐公路、瑞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国债项目、电力工程(220KV东新变、110KV安阳变、110KV周田变、110KV东川变)等八个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

  今年,瑞安市已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重点工程建设的年度任务。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该市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9%,同比增长66%。

  教育同城待遇: 民工子弟阳光入学

  总部位于瑞安市东山的荣光集团现有员工总数6920人,其中外来农民工为5764人。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随父母“逐水草而居”的农民工子弟也面临着就学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从2003年开始,瑞安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外来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同城待遇”就学政策,此举一出,立即受到了包括荣光集团在内的广大“新瑞安人”的青睐。

  “这几年来,有子女在瑞安就读的外来农民工,都能安心地在企业里上班,几乎没有出现人员流动现象,也没有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荣光集团办公室主任颜崇丞认为,“同城待遇”解决了企业外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在企业里工作。

  瑞安市规定,凡在瑞安的外来务工者,只要持暂住证和夫妻双方任何一方企业出具的证明,其子女即可无条件地在当地就近的公办学校入学,享受当地市民“同城待遇”,免除学费。同时,实行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混合编班,外地学生的开学录取评先评优全部与本地学生等同,课程全部按教育部课程计划开齐开足。

  不仅如此,该市还向1000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放“助学凭证”,小学每人每年240元,初中每人每年420元,保证让他们上得起学。“教育助学凭证”开始惠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教育公平是瑞安的一大创新,其载体是“教育助学凭证”。2001年9月瑞安开始对贫困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发放助学凭证进行助学;一年后,重点在民办高中推行这项新制度。从2003年起,瑞安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阳光政策”,并将“教育助学凭证”制度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延伸。

  据了解,瑞安“教育助学凭证”经费来源主要有四块:市政府预算内拨款、从人民教育基金中提取一部分、从高中段学费总额中提取10%和社会捐助。“教育助学凭证”在当地教育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以保证助学经费全额到位。据统计,截至今年初,该市共接收3.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占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近1/4。

  “外来农民工在为瑞安创造财富,我们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看待,给他们的子女提供相同的教育待遇,这也是构建城市和谐安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瑞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同城待遇”既可以看作是当地政府对于农民工所作贡献的一种感激,也可以看作城市对于农村的一种反哺。

  改造给排水工程: 民生改善从最实处入手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瑞安市把焦点放在最关切民生的方面,大力推进自来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

  瑞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区域内水厂及自来水管网老化严重,甚至危害到居民卫生安全的现状,把饮用水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提出要在3年内投资7亿元,使日供水量从当前的24万吨提高到45万吨,让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为此,瑞安市不断加大供水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江北水厂一期、凤山水厂一期、盖竹输水等一批重大供水工程。目前,江北水厂二期工程已完成征地工作,凤山水厂净水工程也已启动,瑞安市还完成了中心城区体育路、万松西路和汀田镇宣联西路管网改造,塘下片的管网改造正在加快推进。

  瑞安塘下镇由于自来水管网布局混乱,水管陈旧破裂,对群众的饮水造成不便,为了群众能饮上安全水、放心水,塘下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塘下镇自来水管网改造领导小组,着手落实自来水管网改造工作。

  2007年,塘下镇开始进行三级供水管网(村级管网)建设。7月10日,塘下镇在前北村进行三级管网改造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立即全面铺开水网改造,塘下镇充分调动工程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今已经完成新华片10个村共计6000户、9000只水表的村级供水网改造工程。

  瑞安谱写水的文章,不仅着眼于供水,还在污水处理上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解决好污水处理问题,瑞安市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这个设计目标为日处理达到28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在2010年能使瑞安城市日污水处理量达到7万吨,城市公共排水管网污水收集率不低于60%,并最终通过综合治理,使瑞安河道恢复水清草绿的秀美景象。

  瑞安市污水处理项目是省内第一个由国债、地方财政和BOT方式社会化投资组合而成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服务范围为中心城区的江北片、莘塍镇、汀田镇和塘下镇。该项目总规模为28万m3/日,工程一次性规划分三期实施,近期建设日处理7万m3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中期建设日处理14万m3污水处理厂,远期建设日处理28万m3污水处理厂。

  市污水处理厂和中心城区8.7公里主干管工程分别于2004年6月和11月开工。目前,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现正在区内土方回填和管道铺设,计划今年12月底通水调试;中心城区主干管工程于今年10月17日全线贯通,计划12月中旬完成所有扫尾工作,临时供水专线也已完成。

  瑞安的污水处理工程同样也覆盖到了农村。

  走进鹿木乡,满眼都是青山翠竹,每个村的中心都设有路灯和花坛、垃圾箱,走不多远就能发现冲水公厕,公厕下面是沼气化粪池。

  顺泰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非常有特色,已经形成了以大坟脚村为示范中心的生态工程;在顺泰乡堂上村,污水管网设施虽然都埋在地下,但“一边是污水进去,一边是清水流出”,村民们都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马屿镇以冯桥村为示范的10个村也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其中7个村铺设排污管网建设沼气净化池2000立方米。

  累计前两年结转资金,瑞安今年共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资金近1400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破解农民看病难题

  

  不久前,飞云镇阁巷团前村农民薛纯仁患脑梗塞住院治疗两个月,花去医药费10万多元。因他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结果获得医疗补偿3万元。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面临的一大难题,特别对患大病、重病的农村群众来说,更是不堪重负。瑞安市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连续3年把该项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来抓。各乡镇、街道更是把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重要任务来抓,主要领导亲自督促抓落实。同时,加强宣传,发放《致农民公开信》30多万份,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可谓家喻户晓。以上举措,使广大农民参合的积极性高涨,2006年参合人数增加到69.8万人,超过预期目标27.97%。

  住院有报销,门诊有补偿,瑞安市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的受惠率和受益面有所提高。去年,最高补偿标准从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4万元。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瑞安市乡镇卫生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据了解,今年,各乡镇卫生院受诊率比上年均有提高。同时,市卫生部门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和智力扶持,去年共投入320多万元购置医疗设备及修缮房屋;81名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卫技人员,到山区或半山区乡镇卫生院工作至少3个月;加强培训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和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为农村群众就近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仅城镇居民中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象及其子女可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也都可参加,瑞安将医疗保障惠及到最广大的群众。

  2007年,瑞安市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参合对象。除本市农民外,增加了城镇居民中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象及其子女、非本市户籍但在瑞安市就业并办理居住证1年以上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去年的每人1年53元,增加到60元。据了解,本市户籍的参合对象每人1年自筹30元(比去年增加5元),市财政补助27元,省财政补助3元。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每人1年自筹30元,企业补助30元。

  此外,门诊优惠定点单位从原乡镇、街道卫生院扩大到中心卫生院和片区医院。根据药品目录,乡镇、街道卫生院优惠10%,中心卫生院和片区医院优惠6%。调整住院补偿方案,突出大病统筹,兼顾欠发达乡镇参合的“低段”补偿,实行“零起付”制度。今年规定,凡住院的参合群众,住院费用都可报销,根据不同医院和费用段别分6档,按照不同的标准予以报销。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参合补偿也作了调整。独生子女家庭的参合补助由独生子女本人免费参合,即补助独生子女每人1年30元。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 让更多农民增收

  瑞安市马屿镇朱岙底村村民朱应迪搓着满是老茧的双手,一脸笑容:“‘互助联保’贷款让我买到了足够的原材料,加工以后,我每个月收入比以前增加五六百元了!”

  依照传统模式,农民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再经过繁琐的层层审批,额度也有明确限制。自从村里成立扫帚专业合作社后,农民5至10人一组,进行互助联保贷款,不用抵押即可获得贷款,利息比商业银行还低2个百分点。

  为合力构建新型为农综合服务平台,瑞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提出了“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条块交融统筹城乡”的思路,把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等组织联合在一起,构建联合服务体系,整合各种资源,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瑞安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瑞安实施联合联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着力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在条上,有效整合政府行政资源,强化生产指导、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建设。在块上,各乡镇深入发动引导,鼓励和帮助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着力解决资金支撑问题,瑞安实施联保联贷,发展信用合作。瑞安农村合作银行参照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农户联保”的做法,依托“三位一体”基层网络,推出联保贷款、小额信贷业务,帮助农民组成联保小组,扩大农村信用评级,起到了放大信用总量和强化信用约束的双重作用。

  瑞安还实施联购联销,发展供销合作,着力解决市场对接问题。供销合作社在组织体系、经营网络和服务功能等方面全面融入“三位一体”建设,开展农资联合团购,以获取更低价格、更多质量保障,依托自身经营网络,拓宽农产品流通。

  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瑞安市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社员4225人,带动农户5万多户,联结特色产业基地9万多亩,其中30家合作社达到规范化要求,省级和温州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分别达2家和14家。全市建有特色农产品基地108个,面积达19.5万亩,注册农业商标345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如瑞安华盛水产品加工厂的“华盛渔加1号”,开创了海上直接加工海产品的先例,是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海上干水产品加工船。

  进一步健全的农资、农产品流通网络让农民更加受益。瑞安发展农资连锁配送网点221家,并延伸至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300多种来源可靠、价格实惠的农资。创办供销连锁超市11家,发展20家便利店和综合服务社,合作成立配送中心,为全市50多家超市以及574家放心店提供产品配送。积极开辟农产品进超市“绿色通道”,组织专业合作社64种农产品免费进入39家超市门店及农贸城摊位进行销售,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市场对接问题。

  瑞安还加大农贷投放力度,发放农户贷款39.7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其中发放联保贷款1573万元,专业合作社授信贷款104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8466万元,为540个农业企业和农户担保贷款9368万元,贷款利率让利于农近1000万元。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民生瑞安”进行时 2007-12-17 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23;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22;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08;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10;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09;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27;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07;浙江日报000122007-12-17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