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在“今夜无眠”式的谈判与等待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5日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印尼环境国务部长维图拉尔15日宣布,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幕。
这张“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会议结果表示极大欢迎,赞赏各方表现出的合作精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说:“我们有了一张‘路线图’,有了一项议程,有了一个最后期限。但是我们面前也有艰巨的任务,达成新安排的时间极短,我们需迅速行动。”
在当天的全会上,受到广泛批评的美国代表团在最后一刻收回对发展中国家一项建议的反对。此后,“路线图”得以通过,会场内响起掌声。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说,各方表现出妥协,共同作出了贡献。
与会各方还同意采取一系列步骤,以立即进一步贯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现有承诺,这些步骤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它们包括:
适应气候变化。由《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资助的、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基金安排将在全球环境机构的管理下进行。
采取技术步骤。对于发展中国家关键性的关切之一,会议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意开启“战略性项目”,提高投资水平,推动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转让。
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各方确认要采取进一步行动减少这类排放,并支持相关能力建设。
此外,大会还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份评估报告的重要性、小规模植树造林、碳捕捉与储存、最不发达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等问题达成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3日开幕,着重讨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由于立场上的重大差异,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成为贯穿大会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