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自己多辛苦一点,让群众少辛苦一点;B.自己少辛苦一点,让群众多辛苦一点。”这是全省各个法院负责立案的法官正在解答的一道“二选一题”。
立案法官们给出的答案是:选A。这个答案,集中反映在浙江法院立案接待大厅的规范化建设中。这个答案使老百姓对法院的满意度更高,使司法更公正,也使浙江的社会更和谐。
宁可法官多费口舌
杭州半山镇明园社区1楼住户鲁某和2楼的来某现在和好了。
不久前,鲁某还怒气冲冲,跑到拱墅区法院要起诉来某。原因是:楼道的下水道堵了,是上面5户住户的原因。为通下水道,鲁某花了100元。他要5户平摊,其他人都愿意交,来某却怎么也不肯付。
接待法官告诉鲁某:诉讼费要50元,为20元花50元打官司,不划算,不如去立案大厅里的人民调解窗口调解算了。当天,鲁某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分钱没花。
因为小纠纷,有的人一怒之下就去法院,官司赢了,却得不偿失,双方还“一日官司数世仇”,矛盾很难化解。换位思考,使法院在立案大厅的建设上有了新理念:宁可法官在立案前多费口舌,多分析利害,也不让群众事后多麻烦。
现在,细心的人们发现,杭州每个区法院立案大厅都有个调解窗口,里面坐的不是法官,却是法院请来的人民调解员。法官接到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清楚的案件,会分析利弊,建议当事人先去调解,确实调解不了再立案。
立案前,先多讲讲利害关系,这种新做法深受老百姓好评。仅杭州拱墅区法院,从去年6月到今年7月,调解窗口就调解了269起纠纷,社会上也少了100多对冤家。
宁可法官多跑点路
就算再忙,也要花两天时间,去定海法院把案子立了。高某一直欠钱不还,偏远的大鹏岛渔民钟某下了这个决心。没想到,一个电话让两天变成了几分钟。
原来,定海法院的法官告诉他,可以预先和金塘法庭约好时间,等法官上门服务。12月6日,法官果然上了岛,就地立了案。
居住在小岛的老百姓到定海打官司很不方便。定海法院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为渔民定期上门立案,如果情况紧急,法官还可以随时上门服务。
宁可法官多跑点路,也要让群众少跑路。在龙泉,远远看到有人骑着摩托车,后面挂了个国徽;或者有人背着个国徽走山路。偏远山区的群众一看就知道:法官上门集中立案来了。龙泉法院推行法官下乡巡回立案,一年下来立案300多件,光来回路费就给老百姓省下1万多元,少跑了1万多公里路。
方便群众立案的措施,我省各个法院“百花齐放”:邮寄可立案、网上可立案、传真可立案、打个电话也可立案……法院立案大厅建设现在有了新思路:立案不一定要在法院,农舍渔村,田间地头,只要有法官在,处处可立案,处处是立案大厅。
宁可法官多费力气
9月16日,杨某拿了一大堆医疗单据,走进西湖区法院,要求起诉杭州某汽车运输公司。接待法官发现,杨某手里居然没有起诉书。
原来杨某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起诉书,又请不起律师,所以只能捧着医疗单据要求立案。于是,接待法官手把手教杨某,还帮他一张一张整理好单据,审查通过后,受理了此案。
很多案子,对法官来说是“小案”,可从老百姓角度看,却可能是一生中经历的一件大事。然而,因为不懂法律,有的群众明明该告甲,却告了乙;心里明白有几个起诉请求,起诉书却没写全……立案时的这些细节,很可能让一个可以赢的案子败诉,也会让本该一次打赢的官司打了不止一次。
推进我省各级法院立案大厅建设时,依据的是个新想法:宁可法官多花些力气,也不能让有理有据的老百姓缺乏法律帮助而败诉。
现在,全省每个法院的立案大厅内,都放了《诉讼指南》等小册子,来的群众可以拿走参考;还配备专职导诉法官,指导老百姓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