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台州·仙居资讯
3  4  
PDF 版
· 只争朝夕
建设浙江
绿色农产品基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只争朝夕
建设浙江
绿色农产品基地

  “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华第一鸡”……“绿色仙居”有着众多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农副产品。仙居大地,正发生着一场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和新型农民的变革——

  只争朝夕

  建设浙江

  绿色农产品基地

  四大体系

  绘就一个战略构想

  

  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杨梅、仙居三黄鸡、高山蔬菜、有机茶、笋竹两用林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和资源优势,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安全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是把仙居建设成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基地的主要抓手。

  绿色、精品、高效,发展现代农业,仙居优势凸显!

  仙居有21.17万亩耕地,25度以下的山坡地57万亩,永安溪及支流滩地10万多亩,水面2.78万亩。检测表明,境内水、空气、土壤等主要因子均符合绿色农业生产标准。

  仙居农产品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仙居鸡”曾作为“中华第一鸡”被载入史册;仙居杨梅发展迅猛,产量、质量名扬四海;高山蔬菜获得了全国001、002号无公害认证……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各类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基地10.8万亩,绿色食品2万亩,有机食品2万亩。10个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15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6个通过无公害认证,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重点示范县”、“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浙江蜜梨之乡”、“浙江山茶油之乡”。

  仙居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这一战略构想,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实施方案》为蓝图,全力建设四大体系。

  ——规模化生产体系建设。按照规模、绿色标准,发展6大重点基地:一是粮食生产基地。建设1万亩绿色稻米基地、2万亩小杂粮基地、1.5万亩绿色甘薯、马铃薯基地。二是蔬菜基地。建设5000亩绿色农业标准化蔬菜基地,建好永安溪沿岸1万亩芦笋基地。三是林果基地。建成3万亩杨梅示范基地,7000亩有机茶基地以及1000亩笋竹两用林。四是畜禽基地。建成以仙居鸡开发总公司和浙江省种鸡场为龙头的300万羽仙居鸡果园散户养殖基地,以县食品公司为龙头的5万头仙居花猪散户养殖基地。五是淡水养殖基地。建成稻田养鱼,永安溪和下岸水库为主的1万亩淡水养殖基地。六是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基地。建成4个面积在500~1000亩,集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基地。

  ——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作为全省10个农业部重点项目县之一,投资100万元,为全县20个乡镇街道、40万亩土地免费检测土壤中有机质、重金属含量,实施配方施肥;组织农业专家制订了5大类14个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模式图,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面积达10.8万亩,绿色食品标准的2万亩,有机食品标准的2万亩;深入到村、到户、到田头,以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2007年培训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技术达4万多人次。

  ——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产业化经营主体,大力开展特色产业“三强”工程。目前,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总产值10.7亿元,联结农户8.1万户、基地36.4万亩;合作社110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2家,市级规范化合作社37家;培育市场产业化体系,在城关建立县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在超市设立绿色农产品专卖区,开展绿色农产品专卖店试点,并力争在杭州和上海建立仙居绿色农产品专卖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强化品牌整合,统一品牌经营,重点扶持一些品质好、规模大、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打响“仙居”牌子。

  ——安全化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仙居县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总投资300万元,按省部级标准化检测中心要求建设,达到水、空气、土壤、农残、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等定量检测要求,今年11月初检测中心已正式运行。同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定量检测实验室,规范化合作社和绿色农产品核心示范基地建立定性检测实验室,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建立定性检测实验室;形成了以检测中心为总监控,市场、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检测室为检测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监测体系;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在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专卖店(区)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成为全国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试点县;建立市场质量安全责任承诺制度,生产者向经营者、经营者向消费者就其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质量作出承诺,自觉接受消费者、社会和政府部门的监督。

  生态立县

  打造一个绿色仙居

  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把生态文明写入了仙居的发展大略。生态仙居的建设,成为实现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一目标的有力支撑。

  仙居2001年被省环保局列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就制定了打造生态仙居、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把争创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生态县建设规划》、《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细则》等相继出台实施。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强化污染整治,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生态立县,深化生态文化建设等,仙居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县建成生态公益林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2%,建立了5个自然保护区,维护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大增强永安溪源头的水源涵养功能,遏制了水土流失,退化土地治理率达80.16%。发展生态农业,采用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模式。实施百万农民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大大减小了面源污染。基本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对城南工业集聚区进行污染“摘帽”验收,提高了区域环境质量。

  城乡人居环境得以改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城市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效改善城镇空气、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及区域景观水平;通过城镇供取水工程、能源结构调整和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初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通过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农业和生态村镇,使农村整体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是仙居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仙居,正在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生态县!

  科技专项

  营造一个强势产业

  仙居是“全国经济林建设重点示范县”,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科技兴农、科技兴林,成为仙居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强大推动力。正是在科技兴农、科技兴林的强大推动下,“杨梅经济”成了仙居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2005年,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启动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仙居县以大力发展杨梅产业为载体,当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5个省级科技富民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之一,2006年正式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

  2006年,仙居通过专项行动,依靠科技进步,来培育、壮大仙居杨梅这一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当年,仙居杨梅栽培总面积从近10万亩发展到10.5万多亩,增长5%以上;实现投产面积4万亩,总产量3.5万吨;果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鲜销优质果增加到65%以上。鲜果产值从1.92亿元增加到3亿元,加工年产值增长到0.65亿元,仅此就为全县40多万农民人均增收达800多元,并带动了旅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首届杨梅节”在仙居的成功举行,不仅“淘”得6.9亿元“金”,更是激活了杨梅产业潜在活力,极大地提升了仙居杨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推进了仙居县“富民强县”项目实施进程。

  根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仙居县制定并普及了《仙居杨梅优质安全生产模式图》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并完善核心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地在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村建立与完善了各具特色的核心示范区6个,总面积3500亩以上,让广大果农学有场地、做有榜样,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抓好杨梅深加工建设,延长杨梅产业链,是“杨梅经济”这个亮点中的亮点。在抓好仙居李华酒业公司改制,重新组建浙江神仙居酒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支持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杨梅深加工生产线。目前,浙江神仙居酒业有限公司拥有两条果汁、果酒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近年来,这家公司先后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开展合作,已成功开发了杨梅利口酒、杨梅干红、杨梅原汁、杨梅醋等产品。其中在杨梅原汁的生产工艺上,该公司运用国际先进的NFC工艺,采用“三位一体”快速澄清技术,开创了生产澄清透明型杨梅原汁的先河,产品于2005年12月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经进入产业化生产。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引进的德国果汁生产线于2006年6月份投入生产。公司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联合开发“杨梅浓缩汁”产品,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杨梅深加工,为保障仙居广大果农利益、提升杨梅产业层次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仙居杨梅这一农业经济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从而真正实现“民将因其而富,县将为之而强”,为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夯实了基础。

  和谐共建

  扮靓一片新农村

  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而使仙居成为全省著名的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保鲜、加工和配送集散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基地,这是仙居发展的远大战略。在这个远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创业创新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创业创新的战场则是广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和谐共建,扮靓了仙居的绿色田园,以各种创新形式创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遍布仙居乡村。

  下山移民创样板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

  仙居是我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在全省“211”重点扶持乡镇中,仙居县有6个乡镇列入其中。自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扶贫攻坚”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以来,该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下山移民路子。如今,全县建成下山脱贫小区20个、移民点64处,移民2万多人。其中,横溪移民小区被列为“浙江省中心镇下山脱贫试验区”,成为样板。

  为加快山区农民脱贫,仙居县编制了《仙居县下山移民整体搬迁规划(2005~2010年)》,完善了《仙居县下山脱贫扶持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下山移民专项资金,用于移民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户的安置补助。

  在此基础上,仙居县创新方法,主攻下山移民难点。下山移民的难点在整村的搬迁,整村搬迁的难点在贫困户的搬迁。几年来,全县从帮助贫困户搬迁入手,着力推进整村搬迁。坑边村富裕户通过筹集资金为贫困户垫付地基款,促其整村搬迁,被评为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

  抓住关键,实现异地脱贫。围绕异地脱贫目标,有目的地把安置点选择在各安置乡镇集镇区的黄金地段或工业集聚区附近,有利于移民就地转移就业;对零就业农户,政府通过搭桥牵线,重点推荐,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吸纳移民就业;注重下山移民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相结合,对整村搬迁的移民村,在项目安排上优先立项,资金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鼓励退宅还耕,退耕还林,通过林地、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张乡姚岸村竹西山自然村实行整村搬迁后,退宅还林还耕,吸引了许多农业大户来搞农业项目开发,目前已试种香榧100多亩。通过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下山移民“富得起”问题。

  “十百”工程闪亮点

  百村饮水促和谐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全面推进仙居村庄整治建设,在这其中,百村饮水工程的推进是一个闪耀的亮点。

  仙居曾在2002年作过一次饮用水情况调查,全县因水源水量不足或水质差而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涉及34.6万人。一遇干旱,全县各地特别是山区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饮水困难。

  为此,县委、县政府从关心和解决农村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出发,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百村饮水工程,以村为单位重点解决山区、半山区农民饮用水问题,切实改善农村饮水条件。让没水喝的村民有水喝,让有水喝的村民尽量能喝上安全水。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百村饮水工程投资6700万元,完成饮水工程建设581个自然村,解决和改善饮水条件人口19.2万人。今年以来,就完成39个村级饮用水工程、18个村县城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下各镇水厂延伸工程和开工建设横溪水厂工程,解决3万人的饮水问题。

  百村饮水工程的实施,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了饮用水困难,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称赞与拥护,有力地推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百村饮水工程作为山区分散供水模式被写入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教材。

  夯实基础创效益

  综合开发强后劲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大举措。5年来,仙居县共立项土地治理项目9个,面积6.59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6个,面积5.53万亩;小流域治理项目3个,面积1.06万亩,总投资4335万元。

  以下各镇农业生产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为例。改造之前,区内相当数量的田块无机耕路,无法进行机械作业。由于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综合配套能力薄弱,科技贡献率不高,效益农业发展缓慢,导致土地产出率低,农业综合效益低下,农民增收难。而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后,农业生产主要障碍因素基本消除,农田基本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配套设施齐全的格局,农田基本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增强了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各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农技知识的普及,使农民基本形成了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使用科学的新风气,使项目区成为农作物优质高产基地。

  通过土地治理,培肥改土,被改田的生产能力提高了,项目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90%。目前,下各镇东北片区已种植黄姜、玉米、蔬菜各1000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项目区内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向林、牧、渔、加工业等方面全面发展;种植业中以粮食生产为主,向以生产种植高效益的蔬菜、瓜果、油料等经济作物转移,使种植业中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由82:18调整到66:34。

  据统计,项目实施当年,全县2万亩粮田每亩每年可增产粮食253.5公斤,新增产值640.1万元;农业结构调整用于经济作物面积1.5万亩,每亩增收400元,增值600余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2元,增幅达8.89%,达到全县中上水平。

  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一目标的实施,正推动着仙居在广阔的土地上发生着一场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和新型农民的变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台州·仙居资讯 00015 只争朝夕
建设浙江
绿色农产品基地
2007-12-12 浙江日报000152007-12-1200022;浙江日报000152007-12-1200011;浙江日报000152007-12-1200015;浙江日报000152007-12-1200012;浙江日报000152007-12-1200024;浙江日报000152007-12-12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