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促进民营经济
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 “和谐老人”笑开颜
· 专家研讨长三角
区域经济发展
· 把我省建设成
人才集聚创业之地
· 我省举办首届外国
留学生才艺展示活动
· 杭州三亿巨资改造五大院团
· 要闻简报
· 人性化之举令人才倾心
· “成长型企业”呼唤“成长型人才”
· 提高失信成本 体现诚信价值
· 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贡献经验才智力量
· 桑园里“长”出黑木耳
· 浙江推进建设全面创新型省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高失信成本 体现诚信价值
我省企业信用环境和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沈 雁 廖小清
  浙江华通物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173家企业因丧失信用,日前被吊销营业执照,负有个人责任的企业法定代表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此举在全国引起反响,媒体更称其为“信用风暴”。

  其实在“风暴”的背后,有一组数据同样令人深思:目前已纳入我省信用评价体系的79万家企业中,信用良好的B类以上企业占到94.5%。

  用中国社科院专家们的话说,浙江的企业信用环境和建设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并初步形成了企业信用的“浙江模式”。

  破解一个“尴尬”:让创新少些后顾之忧

  湖州织里是全国知名的童装产地,但这里的新产品展厅过去都是“藏”起来的,企业只敢请最信任的客户去。原因众所周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计的新款式,挂出来的第二天,仿款就会出现在别人的摊位上。

  “越创新越亏损”——诚信“尴尬”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少数企业创新,多数企业仿效,“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影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动力。

  社会诚信,企业信用是一个突破口。200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信用浙江”重大决策,提出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题”和制度规范、道德文化、监督管理“三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框架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如今,全省所有企业的信用评价由高到低分为AAA、AA、A、B、C、D六级,信用状况一目了然;截至今年7月,向全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政府部门达到39家,入库企业数达到79万家,成为国内数据容量最大的企业公共征信数据库。

  以前失信者之所以敢失信,很大程度上在于能“不留痕迹”。随着企业信用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激励、限制、惩戒等监管措施也真正落到了实处。织里的工商管理人员说,企业“仿效”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了,而“露脸”的新产品展厅则逐渐多起来了。

  重塑一大“基石”:让失信企业处处碰壁

  杭州桐庐远成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林忘不了:有两家仿冒远成公司产品的企业负责人在桐庐实行信用警示制度后,主动上门道歉,希望协商处理仿冒问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嘉兴市秀洲区王店工商所管理人员也忘不了:因信用等级低于A级而被清退出“品牌基地”的王店静正电器厂负责人说,宁愿出10万块钱去买这个“A”。

  让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表示,宣布企业“信用破产”,目的就在于推进企业信用的社会化、制度化。近年来,我省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不断构建完善监管体系,对信用优良企业给予“优惠”,对失信企业采取“限制”甚至“淘汰”。

  只有提高失信的成本,才能体现诚信的价值。嘉兴南湖在网上实时公布区域内68家房地产中介企业的信用走势K线图,15家信用良好中介业务很快就占到70%以上;温州乐清建立起企业信用预警网站,凡存在合同欺诈、商标侵权、拖欠贷款等失信行为的企业都悉数公开,即时检索……

  温州康奈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周津淼说,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企业成长所必需的“氧气”。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才能促使更多的企业自觉守信。    

  助建一座“大厦”:

  让诚信成为社会自觉意识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像一根杠杆,不仅撬动企业守信,也在撬动社会大信用体系建设。

  省工商局副局长黄笑苹表示,企业信用监管信息是基础性的公共信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信用服务实现社会化、市场化。浙江财经学院教授张柏兴等专家也认为,以企业监管为切入点,建设社会信用“大厦”是一条捷径。

  永康市在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监管系统基础上,初步构建起有公安、质监等10多个部门参与联动的政府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永康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企业信用平台的建设,强化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织出一张强有力的联动监管网络,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目前,我省已有42个县(市、区)建立起政府企业信用监管体系,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信用数据共享难这一“老大难”,也为扩大建立社会大信用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提高失信成本 体现诚信价值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沈 雁 廖小清 2007-12-9 48256F32002924A6482573AB00536F74[B1-王国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