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专版
3  4  
PDF 版
· 激情跨越二十年 创业创新勇争先
· ★20年数据对比
· ★“2+6”特色产业
· ★“2+4”园区基地
· ★项目建设强势推进
· ★山水园林城市
· ★日新月异新农村
· ★特色人文再显生机
·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激情跨越二十年 创业创新勇争先
  激情跨越二十年 创业创新勇争先

  江郎山巍然屹立,须江水奔流不息。弹指一挥,江山撤县设市转瞬已二十春秋。

  二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对于江山58万人民来说,又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历程。

  

  江山,

  人文厚重的一方胜地

  

  江山,唐武德四年(621年)始建县,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吴越宝正六年(931年),钱镠因县南有江郎山,改须江县为江山县。

  千年古道,锦绣江山。仙霞古道,演绎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如画山水,积淀着丰富的人文景观。江山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相依相融的地理环境使江山人民在多元文化的碰撞、渗透、融合中,塑成了刚正诚信、兼容并蓄、实干创新等性格秉性。江山鲜明的人文特点孕育了许多人才俊杰,历代共有9个尚书、240多名进士,是一方“古有尚书、今多骄子”的江南宝地。江山多娇,引人入胜。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郎山被誉为“全国丹霞第一奇峰”;仙霞古道上有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和古代军事要塞;古镇廿八都被著名作家汪浙成称为“遗落在大山里的梦”,明清建筑巧夺天工,民风民俗奇特神秘。清漾村的毛氏系韶山毛氏之始祖,一代伟人的祖籍就在江山清漾。

  撤县设市前,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江山的先辈们,凭着江山人吃苦耐劳、敢作敢为的特有秉性,不等不靠,走南闯北,养蜂业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消防器材业扬名八方、江山水泥名闻天下、乡镇企业红红火火,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等方面创造了非凡业绩,为江山撤县设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江山,

  活力迸发的一方沃土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江山撤县设市,江山的历史由此跨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20年来,勤劳智慧的江山人民,在历届江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团结拼搏,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绚丽悠扬的华彩乐章,实现了一次次新的跨越。

  争先目标顺势演进。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重点、流通为先导”的发展路子,到后来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再到2006年7月5日江山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二次创业”,到2006年11月6日市十二次党代会完善“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江山、在全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崛起”三大目标体系,再到2007年7月23日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构建和谐江山”目标。岁月匆匆流逝,发展永不停步。一茬又一茬领导班子接力相承,一个又一个目标紧密相衍,一个又一个战略承前启后,一次又一次超越续写蓝图,勾画出了江山市20年不断前进的发展轨迹,引领着一代代江山人民为之奋进不息、争先不止。

  经济实力强劲攀升。20年的摸索奋斗铺就了20年的成长路。20年来,江山经济实力不断攀升,跃居为浙西大地上的一座活力之城、实力之城。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7.51亿元,是1986年的19.6倍,平均每年增长10.6%;财政总收入达到7.33亿元,比1986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4.2%;县域综合实力从2000年的565位上升到2005年的225位,5年前进了340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经济突飞猛进。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40.4亿元,比1986年增长近27倍,年均增长14.4%。目前,以建材、化工、新型电光源、消防器材、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2+6”新兴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六六”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2006年实现总产值9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量的50%,撑起工业经济“半壁江山”。规模企业快速成长,现有亿元企业13家,江化公司成为衢州地区第一家地方上市公司,虎山集团成为第一家加盟央企的企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白菇、蜜蜂、畜禽、果蔬、茶叶等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格局初步显现。2006年白菇产业年产值6亿多元,成为江山农村第一大富民产业,蜂业产值达4.46亿元,规模和效益连续15年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第三产业迅速壮大。传统运输邮电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不断涌现,房地产业异军突起,金融服务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

  项目建设强势推进。从1986年至2006年我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7亿元,年投资规模由1986年的0.77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52.1亿元,增长68倍,年均增长23.5%。特别是进入“十五”期间后,项目建设呈逐年加快之势,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310”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更使经济发展如虎添翼,8年间总投资155亿多元,完成投资101亿元。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浙赣铁路西移、城防工程、黄衢南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建成或上马,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已成为江山经济跨越发展的有力“撑杆”。2004年以来,江山市深入实施“借力发展”战略和山海协作工程,全市共引进市外投资项目2094个,总投资189.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8.6亿元,“大招商、大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区域经济的即期增长更加强劲有力。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年斗转星移,江城沧桑巨变。20年间,按照“东西架桥梁、南北打通道”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了城市规划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一心三区”的空间布局规划、“一环四纵七横”的城市主干道框架。城区由昔日的“点燃一根烟,绕城走一圈”的弹丸之地,迅速发展到拥有14平方公里、14万人口的新城,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四城联创”工作,先后实施“文化融入、绿化提升、功能优化”等“三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一江两带三塔五山”为主的城区景观带,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的满意度、舒适度大大提高。主动把握“两个趋向”,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突出项目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农民饮用水、下山脱贫、康庄工程等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6年的1164元增加到2006年的13792元,增长1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的551元增加到2006年的6177元,增长11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民生为本。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江山市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民生为本执政理念,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布局不断优化,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8.3%;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覆盖率达98.2%;率先在全省实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五项保障”在全省领先;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交通运输、电力水利、邮电通迅等事业建设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就辉煌,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教育强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平安建设先进市。

  特色人文再显生机。江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特色鲜明。千百年来,富有江山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和特色文化在江山山水的滋养中一脉相承、根深叶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万众一心、知难而上”的江山精神鼓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攻克难关,在全市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为江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近年来,江山市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制订实施文化融入经济“一规两案”,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1348文化融入、4471绿化提升、9166功能优化”等工程;以提炼弘扬“刚正诚信敢创业、开放实干勇争先”的新江山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欢度元宵、激情五月、火红七月、缤纷九月系列广场文化活动,首届农村座唱班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和谐文化活动,先后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江山)蜜蜂文化节、中国蜂产品标准化生产高峰论坛、中国(江山)木业科技洽谈会等一系列全国性活动,提高了江山知名度和美誉度;初步形成了以“毛氏文化、蜜蜂文化、古道文化”为主的特色区域文化品牌,历史人文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实现“三大目标”、实施“三大战略”涵养了深厚的文化底气,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江山,

  创业创新的一方乐园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辟未来。设市20年,今天的江山,再度站在新的起点。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构建和谐江山、推进率先崛起,这是时代赋予全市上下伟大而光荣的任务。面对新的任务,新的征程,自强争先的江山人民,必将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江山、在全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崛起”三大目标,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创业创新,江山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激情跨越二十年 创业创新勇争先 2007-12-6 浙江日报000082007-12-0600013;浙江日报000082007-12-06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