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文汇报》报道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升级已经“箭在弦上”,新主机的运算速度将是目前的10倍以上,从目前的每秒10万亿次提升到超过100万亿次以上,未来3至5年上海各类创新研发所依赖的计算基础设施将由此得到保障。
从运算速度而言,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将使上海的超级计算实力继续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在世界超级计算机中的排名也将继续保持在前列。它不仅将对大飞机研发、自主研发汽车、核电站等重大工程起到重要支撑,其本身的自主研发含金量也将大幅度提高。
记者3日从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超算中心了解到,百万亿次机作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专项中核心项目之一,前期开展的主机遴选工作基本结束,按国家科技部的计划,明年年初起,上海超算中心将与一家主机厂商合作进行研发,下半年就将上线。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百万亿次”将拥有超过1.8万个CPU内核,由于采用了多核高性能处理器技术,其占地面积与现有的“十万亿次”主机相仿,这意味着单位体积的计算能力将有接近十倍的提高。
上海超算中心目前的曙光4000A主机是2004年底正式启用的,这台当时位列全球前十的超级大脑,目前保持全年满负荷运行,虽然绝大部分用户都是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顶尖团队,但对他们而言,排队是家常便饭。
“从2005年底起我们主机应用已达到饱和,目前排队等待作业平均达到30万亿次/秒。”上海超算中心副主任袁俊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竭尽所能调配计算资源,但是计算作业一般都要等2至3天。
“百万亿次”的到来将大幅缓解这种“快乐的烦恼”。上海超算中心预计,届时用户数量将很快从目前的300个左右增加到800个。“上海以及国家在未来几年要上马的一批重要创新工程,都需要大量计算资源。”袁俊给记者列举了几项,全都是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自主化、国产化的一批新电厂将建成。包括流动换热、强度设计、环境评价、性能计算、安全性可靠性计算等,核电建设对于计算需求非常大。“新大脑”将使未来在上海进行的核电站研发所依赖的高端计算设施得到保证。“大飞机”项目也迫切需要超级计算机,不仅是常规空气动力学设计,更包括高空结冰后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变化、气流导致机翼颤振等都需要数百甚至上千个处理器长期运算进行设计。除了航空、核电、船舶、钢铁、汽车、市政工程等工业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外,上海超算对各类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新药、新材料、气象气候、海洋等领域,都离不开超算支撑。
上海超算的升级,不仅折射出全社会创新的“提速”,其本身的自主研发色彩也将更为浓重。软件是超级计算机的灵魂,“百万亿次”要转起来,需要100多个基本应用软件,“新大脑”中超过80%的软件将由上海自己研发,而目前是50%。
12月3日,在上海超算中心的机房,工作人员给记者兴奋地指点着未来“百万亿次”的摆放位置。记者意外获悉,每秒3840亿次的“神威1号”——上海超算7年前刚成立时的主力,不久就将迁入博物馆。“百万亿次”上线后,“十万亿次”离“下课”也不会太远。它们的退休堪称光荣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