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广州800套限价房
解困“夹心层”
· 经济适用房:
从“穷人”专利到“中产”保障
· 买不起商品房够不着经济适用房
一对“中产”夫妻的买房尴尬
· 中产阶层收入范畴无明晰界定
“保障”概念具有极大弹性
· 经济适用房并非“穷人专利”
把城镇居民从高房价中解脱出来
· 十个新加坡人只有一个住商品房
政府调控保障中产住房需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个新加坡人只有一个住商品房
政府调控保障中产住房需求

  近两个月,注定是中国楼市不平凡的时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等大城市的楼市,不同幅度地出现了成交量和价格的“双降”局面,部分城市甚至降价幅度高达20%,一时间,部分媒体和专业人士中的“拐点说”迅速流传开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温总理关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讲话更是招致各方的关注。

  “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温总理的讲话掷地有声,立刻引发了各方的热烈讨论。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试图打压一路暴涨的房价,最近两个月,楼市“拐点”的迹象似乎显示着调控措施的见效。

  这是否意味着,政府主导的双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未来几年将持续加大供应?这对目前僵持中的房价会带来何种冲击?高收入阶层(投资者和炒房者)、中产阶层(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阶层目前在中国楼市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对未来楼市持有何种心态?

  据了解,在新加坡期间,温家宝不但听取了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介绍新加坡提供住房保障的经验和政策,还带着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专程前往大巴窑组屋区,了解新加坡提供公共住屋的政策和经验。

  曹建海说,“我国1998年的模式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这和新加坡的组屋政策相似。”当地居民如果购买了组屋还居住在另外购买的商品房内,将会触犯法律。结果85%的新加坡居民都居住在组屋中,约有10%的人居住在商品房中,购买组屋的居民只需用薪金的20%来偿还贷款就够了。

  “在十七大报告出台前,政府看到了房地产业的赢利性和对于GDP的带动作用,却忽视了负面因素。十七大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住房越来越被作为一个民生问题受到关注。”

  “政府有更多工作要做,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健全,如何解决财力的问题,如何引导好老百姓的购房愿望等。”

  赵振华说,现在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变为现实,这样的转变肯定面临很多阻力,比如,在低收入者住房问题都没有解决好的情况下,还要同时解决中等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要求我们的政策、财力都要能跟上,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即实现。(本版稿件均据《广州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十个新加坡人只有一个住商品房
政府调控保障中产住房需求
2007-12-5 浙江日报000102007-12-05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