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体系
森林里上演的故事遵循着自身逻辑
· 人类影响远比想象的强大
改变行为习惯能够挽救一种生态
· 森林是完整的生命系统
并不是简单的树木的堆积
· 四年绘就中国森林版图
每一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 探秘中国森林版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体系
森林里上演的故事遵循着自身逻辑

  “如此大规模拍摄动植物的纪录片对我们来说确是挑战,完全没有任何的经验可谈,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才把它坚持下来的。”在制片人陈晓卿的博客上,对《森林之歌》的描述简单而平淡。

  “遗憾非常多。”陈晓卿说,他最大的遗憾在于,本可以在纪录片里放进更多对生命、自然的感悟和对人性的解读。“最理想的状态,是在严谨的科学外观下,加入对人生、生命的理解和投射。”他说,“森林和人类一样,每天遭遇的无非是生死、爱恨和聚散离合。”

  这种遗憾在《家园·云横秦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一集以金丝猴赖以生存的红桦林为主体,通过金丝猴之间的争斗,展现围绕红桦林而存在的动植物生态链。

  这一集有着类同于好莱坞大片的故事情节。

  猴王“甲板”有8个妻子,最宠爱的是“圆圆”,“圆圆”则以一种近乎溺爱的方式抚养着独生子“小圆”。猴群的不远处,被扫地出门的流浪公猴们组成了一个部落,“八字头”在其中最为强壮。他每天准备着挑战“甲板”的地位。

  几经周折,年老的“甲板”落败,被驱逐出猴群。它每天逡巡在猴群边上,遥遥观望着宠妾“圆圆”。

  在故事的结尾,为了躲避无粮的冬天,猴群将要迁徙。根据素材带,可以剪辑出两种结尾:一是大队猴群都已经撤离。老猴王和新猴王都对“圆圆”发出了呼唤,“圆圆”左顾右盼,处在选择之间;二是来年冬天,“圆圆”已经和新猴王打得火热,而老猴王已经不知所踪。

  原本在编导的设计中,还有第三种方案,“圆圆”用留下来陪伴老猴王的方式,坚贞地回报了老猴王的等待。而这后来被陈晓卿笑作是人类强加给动物的一厢情愿。因为在素材里不难看到,“圆圆”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和新猴王打得火热,编导们原先的预想完全不能成立。

  这件事情以后,“森林集中营”的同事们更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尊重森林的本来特点,再以人类的视角把它们诠释出来,有发挥空间,也有莫大难度。

  而更多的遗憾,则不是《森林之歌》剧组可以左右的了。

  拍摄地点的选择曾让剧组大费周折。走进森林里,处处有人改造过的痕迹,编导们不得不往里走,再往里走。最辛苦的一组甚至要带着马队走上一个星期,才能进入到原始森林里。

  中国无疑是一个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8.2%,而俄罗斯是50%,美国是44%,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是33%。无论在镜头里还是在实际中,森林,绝对是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体系。

  从冰原,到大漠,从海洋,到高山,在所有人类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下,森林都展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奇妙的适应性,这让它们经历了比人类历史长得多的时间,却依然生机勃勃。

  但是,森林也同样面临着危机。森林的生态系统丰富而脆弱,动物和植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伤害而又相互依存的奇妙生态关系。哪怕一个小小环节的断裂,都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如何向观众更透彻地说明这个并不复杂的逻辑关系,是《森林之歌》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在这个逻辑关系背后,如何去尊重它,履行它,则是更多人要面临的挑战。

  (据《北京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体系
森林里上演的故事遵循着自身逻辑
2007-12-4 浙江日报000102007-12-04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