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体系
森林里上演的故事遵循着自身逻辑
· 人类影响远比想象的强大
改变行为习惯能够挽救一种生态
· 森林是完整的生命系统
并不是简单的树木的堆积
· 四年绘就中国森林版图
每一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 探秘中国森林版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森林是完整的生命系统
并不是简单的树木的堆积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所栖身的土地吗?”在拍摄了一年多之后,李太山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李太山开始负责的一集是要讲述中国的人造森林。拍了一年多,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貌似保护生态的植树造林活动实际上对自然生态是有破坏作用的。

  例如,有些修葺了防护林的地方原本不适合植树,当地生态更适合于沙地或者灌木,树林只会过分地吸取原本不充裕的地下水。而植树造林所选用的植物品种太过单一,无法形成天然的生态循环,即使树种漫山遍野,也依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后期维护。

  导演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森林并不是简单的树木的堆积,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因此,力求破解森林生命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神秘关系,成了《森林之歌》的一个基调。

  李太山原本的那一集人工林还没有进入后期就夭折了,他转而制作一集名为《容颜·绿色版图》的总序,而这让他对中国森林有了一个更全景的认识。“有了树并不代表就有了生态和谐。现在很多地方所说的森林覆盖率,更准确的说法只能是林木覆盖率。”

  在李太山手下,选取的都是中国森林中最漂亮,最动人的画面。“我希望大家能够知道,在中国还有这样美丽,这样神奇的原始森林。每一片森林都在自有的生态系统里好好地运转。”李太山说,他希望通过这些最美丽的片段,让人们减少一些对森林的破坏,以及自以为是保护的破坏。

  这两种破坏方式,虽然动机不同,却有着相同惨烈的后果。

  几个看过《森林之歌》样片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一个疑问:在全长50分钟的纪录片里,过于追求对某一个故事的详尽描述,而缺乏了对森林整体的刻画。

  《竞生·雨林回响》一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在这集纪录片里,黄猄蚁和胡蜂,两种昆虫的大战占据了近一半的时长。

  而朱乐贤对这片昆虫世界自有一番解释。在和胡蜂的大战中,通体透明的黄猄蚁损失惨重,却坚忍不拔。事实上,雨林内的植物们也经历着不亚于蚁蜂大战的争斗。在热带雨林里,每年每公顷土地上有15万棵幼苗生根发芽,其中仅仅有不到1%的幼苗能长成大树。它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最终造就了热带雨林的丰富多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森林是完整的生命系统
并不是简单的树木的堆积
2007-12-4 浙江日报000102007-12-04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