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我省公布艾滋病最新疫情
· “众乐之墙”乐众人
· 西湖风景名胜区
再获国家级殊荣
· 第七届中国
农民旅游节开幕
· 带着研发项目去招贤
· 水好,鱼才好
· 孟祥斌舍身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金华市民和解放军官兵自发来到金华城南桥上,悼念孟祥斌。大家表示——
· 少女铜像上的泡泡昨又被盗
· 郑寿贵和他的“防艾”新模式
· 余杭拓展现代服务业新领域
· 平阳水头制革业“休克”重生
· 上虞五千农户家中实现创业
· 临安山核桃不愁没销路了
· 缴清一次性保费 明年可领养老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根据环境容量设定生产规模
告别黑水臭气换回百姓欢颜

平阳水头制革业“休克”重生
  本报讯 (记者 王纲 李扬) 平阳水头戴了多年的“国字号污染帽”终于成功摘除。日前,我省唯一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严管区——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整治工作通过了省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的现场验收。

  “摘帽”后的水头,环境真的变了吗?近日,记者重返水头采访,以往刺鼻的臭味闻不到了,墨汁一样的溪水变清了。正在晒稻谷的当地村民郑怀淼高兴地说:“这一年来变化真大,现在河里又有鱼虾了。”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老百姓的呼声,不但坚定了整治的决心,也催生了治污理念的变革,根据环境容量设定生产能力,让制革业‘休克’后重生,水头才有了今天的变化。”平阳县委书记仇杨均告诉记者。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源的水头制革业,到本世纪初已拥有1200多家企业,年加工猪皮1.2亿张,年产值近4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猪皮革生产基地,号称“中国皮都”。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却是高昂的环境代价。水头制革污染导致鳌江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黑水臭气让江南水乡成为污染重灾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从2004年起,平阳县全面推进水头制革基地改造,制革企业从1290家兼并重组成165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平阳县委、县政府转变治污理念并痛下决心:“用休克疗法,先全面停产,恢复生产多少由环境承载力来决定!”

  根据环境容量倒逼产能压缩,“壮士断腕”般的整治由此拉开序幕。2006年11月15日18时,水头制革业全面停产整治、兼并重组。9个多月后,165家制革企业改造重组为39家。此间,平阳县政府拿出1.4亿多元资金对企业进行补偿。今年8月20日,39家新组建企业恢复生产,“蓝天”、“绿地”等6座污水处理厂也正式运转。这背后,治污理念与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先“有多少生产能力建多少治污厂”到“有多少治污能力,安排多少生产”,如今变成了“有多少环境容量,安排多少生产能力”。此举带来了水环境的重大变化,据温州市环保局最新检测报告称,鳌江水质近来修复明显,部分指标已经提升为二类水。

  副县长陈景宝告诉记者:“‘摘帽’是新的起点,必须‘铁石心肠严监管’,严厉控制偷排、漏排。”而今,水头当地群众环保意识已明显增强,一旦镇内溪流颜色发生变化,周边群众就会打电话向环保部门或制革管委会举报。县里规定,如发现有恶意偷排污水的,将奖励举报者5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休克”后重生的水头制革业正悄然转型,向皮件加工产业延伸。据了解,今年前3季度,制革产值不到4亿元,而生产皮带、皮夹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正迅速扩大,皮件产值已接近20亿元,有望成为平阳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平阳水头制革业“休克”重生 2007-12-2 48256F32002924A6482573A400541C60[B1-王国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