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任务不达标,新项目要“踩刹车”
· 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在杭召开
· 用爱心呵护生命 靠科学战胜病魔
· 奥运火炬
西湖传递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创新软件园开业
· 拔尖学生当指导老师
· 平凡岗位做出大学问
· 他用最后的力气把人托出水面
· 做一名有文化的农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做一名有文化的农民
本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杜凌燕 雷兴禾
  《决定》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样本一:

  徐莉婷:“我将来要做一个农民!”

  我们喝的牛奶中残留抗生素含量高么?如何解决?

  最近,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大四学生徐莉婷正在研究这一课题——《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调查及解决措施》。毕业在即,徐莉婷梦想着自己能在农业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其实,三年前,小徐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会去学习动物医学。当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父母都觉得女儿不用再像自己一样干农活了。录取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徐莉婷所报专业竞争激烈,她被调剂到动科学院了。

  “动物科学专业,不就是养猪养鸡么?我们没学过都会了,花钱读大学还要学这个么?”徐莉婷父母很不理解。当时,徐莉婷也很失落。

  进大学后,全家很快就改变了看法。小鸭、小鸡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怎样预防疾病?一接触到这些知识,从小喜欢小动物的徐莉婷就觉得很有学头。去年,省政府减免了农学专业学费。一下子,家里每年减少了4000元的学费开支,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了。看到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小徐父母觉得女儿也会大有前途。

  后来,小徐一次“出手相助”让村民“刮目相看”。大三时,一次亲戚家的鸡病了,许多鸡耷拉着脑袋,有的还腹泻不止,急得她堂哥团团转。了解情况后,徐莉婷根据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判断是堂哥防病心切给鸡使用过多疫苗引起的。她教堂哥正确使用疫苗,不久,鸡病果然好了。此后,徐莉婷出名了,村里许多养殖户都向她请教。村民觉得有文化、懂技术的徐莉婷真是不一样。

  “牛刀小试”后,徐莉婷学习研究劲头更足了。今年上半年,徐莉婷和同学合作从灰树花中提取多糖物质试验,获得学校比赛优秀奖。今年暑期,徐莉婷还被学校派往美国普渡大学交流学习。在这个农学实力居全美前五的学校,徐莉婷跟美国导师进行了7周的研究。美国老师评价她说,这个中国农科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基础知识又扎实,一定很有前途。

  在美国的经历让徐莉婷认识到,尽管我国许多农学领域科研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国农业离产业化、现代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大学生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方面有许多事情可做。谈到将来,徐莉婷坚定地说:“我将来要做一个农民!我想向师兄们学习,他们创办的‘大北农’,现在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采访随感:知识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农民的需求和期盼,让徐莉婷感到了自己的创业舞台在农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样本二:

  厉国林:“土专家”服了大教授

  这几天,遂昌县三仁乡十三都村61岁的竹农厉国林忙着到新开发的竹园修整竹枝。这块新开创的天地是老厉运用所学到的毛竹种植管理新技术,培育高效生态竹笋的试验田。

  老厉说:“如果靠以前的种植方法,现在这把年纪,原有的8亩竹林已经管不过来了,肯定不会再扩种这6亩地。”因为竹种得比其他村民好,村民把老厉视作村里的“土专家”,有什么问题都要找他。但是,也有问题让老厉搞不懂:为什么山上留的毛竹越来越多,竹林茂密了,笋产量反而减少?

  平时不太相信专家的老厉,不久前勉强参加了政府出钱办的培训班,到浙江林学院参加“毛竹笋用林高效培育技术培训”。这次培训,让他彻底服了专家。不但以前存在心中的疑团解开了,而且还学了不少新招。比如根据土壤质地、肥力给竹山平衡施肥;调整竹林结构,增加笋产量。

  学习还让老厉改变了经营观念。老厉不再靠天吃饭,有多少采多少,种竹采笋都有科学规划:每亩竹林新竹留养量和春笋、冬笋、鞭笋采收量、采收时期都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结果,他的8亩竹园从过去亩产值700元,增加到现在亩产值3000元,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毛竹高效经营示范基地。负责培训工作的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教授金爱武说,按照省林业厅的统计,这样的竹林亩产值大大高于全省400多元的平均水平。这么高的亩产值,以前老厉可没有想过。

  现在,厉国林已经真正成为了村民眼里的“毛竹专家”,除本乡村民,就连妙高镇等其他乡镇的村民也慕名前来取经。从毛竹种植到管理,再到笋的采收,他经常手把手地做给其他村民看。“当初是政府出钱求我去学技术的,现在我也要毫不保留地全部交给村民,让大伙儿一起致富。”老厉说。

  厉国林最佩服的是金爱武这样的大学教授。老厉说,“希望今后政府能多组织几次实用技术培训,多联系一些专家到农民身边来。”

  (采访随感:这位老农对大学教授的佩服,对培训的期盼,代表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共同心声。而《决定》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是对广大农民新期待的最好呼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做一名有文化的农民 本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杜凌燕 雷兴禾 2007-12-1 48256F32002924A6482573950045DB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