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省高校有两件事引人关注:一是宁波大学打破本科生专业选择的限制,按照自主成才的要求由学生自选专业,把成才的选择权留给了学生;二是温州大学推翻“一刀切”计学分的常规,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倡导本科生创业也可抵学分的做法。这两件事,都是对传统学制的一种冲击。这种冲击在地方高校虽只是刚破题,还需要规范完善,但都可以看作是制度创新的体现,颇具推陈出新的标本意义。
大学生选择专业,过去的空间显得十分狭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爱好不相符合时,已经很难改变。这种制度的设计是与当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大学的毛入学率才1.6%,到了90年代也未超过5%,因而大学生是“香饽饽”,所学的专业越细越强,社会越需要。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仅在浙江,毛入学率已达到20%。许多人读大学是要增加知识学本领,社会所需要的是宽知识面的人才。如果再把专业分得很细,再用过去的“格”来限制社会的“变”,就会与社会需要脱节,也会抑制学生的个性。而个性的良好张扬正是创造力的源泉,显然,能够打破这个陈规,正是创新的务实之举。
再以“创业抵学分”来说,这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竭力倡导的理念。而我们不少高校还沿袭着老做法,把学分仅仅限于课堂上。学生要搞些社团和公益活动,乃至于办公司进行创业,即使干得再好都不算学生的“本分”。这种制度设计也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是个动态概念,并非读了几本书就算人才。是不是人才需要社会的认可,创业实践的检验。那么作为学校就应予以宽松的环境。首先是鼓励,然后才是规范的问题。比尔·盖茨也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但读了一半书就去创业了,难道社会就不认可他是人才?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最具创造思维、最有创新激情的群体,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所有的制度都应当去催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促使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才是应有的方向。
励志创新固然是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和超越,也是对某些陈规旧习的突破和否定。这两所高校的改革措施启示我们:创新有一部分是要做肯定的加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有一部分则是要做否定的减法:否定妨碍创新的旧观念,否定束缚创新的旧体制,否定影响创新的旧规定。否定就是“破”,就是“推陈”,这个过程也是创新,是破旧立新,是推陈出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制度创新的滞后,现在社会上及各单位各部门都还沉淀着许多看似习以为常,而实际上已不合时宜的陈规旧习。制度创新就是要清理或打破这些东西,立足改革开新篇,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当然,对有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格”还要继续使用,而对那些束缚手脚、不利创新的“格”就得打破,解开缰索,踢开“绊脚石”,给激情以舞台,给梦想以翅膀,营造创业创新的好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为两所高校的做法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