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宏 通讯员 陈建良) 短短6年间,电力装机容量从376万千瓦跃升至1431万千瓦,总资产从253亿元升至700.8亿元,但浙江能源集团的员工人数却和6年前一样多,仍是11000多人。“浙能的快速发展,求‘实’求‘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支撑。”集团党委副书记蔡建平一言道出背后的原因。
作为能源类大型国企,近年来浙能集团发展迅速。在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的国企中,思想政治工作是虚设的“花瓶”,还是不可或缺?在企业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该起什么作用?对“浙能”人来说,答案早已不言自明。
对思想政治工作,“浙能”把它当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党委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精细谋划,找出热点、难点,进行分析;厂务公开,让职工对集团发展方向了解得透;每年对职工思想状况深入“摸底”,发调查问卷,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在对二级单位的考核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成情况是一个重要指标。
要想知道员工在想什么,就要“耳聪目明”。在“浙能”,党务干部不但要学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学经营管理,很多集团所属企业的行政“一把手”兼做党务,这样在员工中就有更多话语权,员工也愿意向他们多说说。钱清电厂1个党员带3个非党员,嘘寒问暖,有什么意见也可向上反映。尽管这几年集团改革不断,发展任务繁重,由于情况透,谋定而后动,得到了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各项改革也顺利到位。
情况知道得多,就会为员工利益多考虑一点,集团说话也就响。镇海电厂发生过一件事:集团准备抽100名员工到新建的兰溪电厂工作,原以为报名人数可能不足,结果自愿报名的居然有500多人。宁波人不愿离开宁波的习惯居然改变了,只因为给员工算了算账:几年煤价涨了近两倍,老厂机组小面临淘汰,新厂设备新容量大,出去既是为了保障浙江的能源安全,也是为个人发展开拓空间,何乐而不为?
正因为有这种人企共进的理念,这几年“浙能”从镇海电厂、台州电厂和萧山电厂抽了1000多人奔赴各地,甚至远赴位于安徽淮南市的凤台电厂,参加新电源的建设和生产,各老电厂的员工每次都踊跃报名。
在“浙能”,好员工能享受“明星待遇”。台州电厂每年都要评出10位“职工之星”。在表彰大会上,他们要像明星一样,站在宽阔的舞台上,在镁光灯下发表获奖感言,这时候往往掌声四起,欢声雷动,特意请来的获奖者家属感到有“面子”,未获奖者家属觉得“眼红”,回家后往往要上一堂“励志课”。
“我们要让每个员工都有荣誉高于一切的意识,这才是‘浙能’发展的动力。”政工部主任倪晓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