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怀念一个叫张纯如的女子
· 感动着这座城市的美丽
· 十里红妆
· 承诺的温暖
· 一片云绿煮雪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片云绿煮雪水
□孙 侃
  平生未染酒瘾,更无烟癖,读书写字之时,喝一杯清茶却还是有兴趣的。记得刚入机关,可以坐下来泡茶饮茗之初,对于茶叶的优劣似乎没有太大感觉,喝进去的只要不淡乎寡味就行。久而久之,这嘴巴就刁钻起来,非但能够辨出茶叶的等级,不合口味的茶汁一旦饮下,半天不能恢复味觉。就想着寻觅一些沁人心脾的品种来,好让自己已少得可怜的喜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不经意间品到了冠之以“雪水云绿”称号的茶叶,来自于富春江边的桐庐。起初也是尝试着喝一回的,何况这茶叶的外观包装并无特异,甚至有些粗率,谁知几杯下去,就让我忍不住去寻找刚才究竟从哪只罐子中撮了那股清香的。事实上,一看到茶叶罐上的“桐庐”两字,即令我欣喜,因为它很自然地让我忆起范仲淹的那首《鸠坑茶》:“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这“鸠坑茶”乃古名茶之一,陆羽《茶经》中即载有“睦州茶产于桐庐山谷中”之说。又据当代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所著《中国茶史散论》:“按清《海记》载文,清初各省贡茶条目,其中桐庐贡茶十二斤。”可见桐庐此地向为瑞草之乡,当今所谓的“雪水云绿”大有来历。

  这样的感觉,在闲坐于富春江畔桐君山上的桐君阁,听当地知名茶人卢心寄先生讲解桐庐茶史时,达到了极致。健谈的卢心寄先生是“雪水云绿”这一佳茗的命名者,20年前就隐于翠浓若滴的桐庐山中研发茶叶精品,终成正果。卢心寄先生介绍说,“雪水云绿”四字皆有出处,不仅符合草木之英的茶者秉性,更融注了中国茶文化精神乃至宇宙万象的渊源和精髓。听起来好像有点儿玄了,但博大精深的东西,往往就集中体现在玄绝奇妙的某一个点上,聚天地之灵,凭自然之造化,借水而发,饱涵“和”之精义,这一片片绿芽便非同小可。毫无疑问,产于“山山皆有茶”、“村村摘新芽”的桐庐,且作为芽型茶精中之精的“雪水云绿”价值几许,已经很清楚了。

  很喜欢宋人杜耒的那首《寒夜》,事实上,读完这诗,心中分明已没有一丝寒意,倒是充满了茶的温情:“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此诗应与桐庐无涉,但细加品味,这围炉饮茶、推窗观梅的文人之谊,似乎只有发生在碧水环山、茶香四溢的桐庐,才是最典型、最纯粹、最有文学味的。说的也是,翻开典籍,面积不大的桐庐之地,历代文豪竟常麇集于此,李白、白居易、杜牧、孟郊、苏轼、谢灵运、沈约、王安石、黄庭坚、范成大、杨万里、罗隐……还留下了大量诗文,历数无尽。茶馨与墨香总是纠缠在一起。是不是,这片“桐君云山探雀舌,富春碧水煮龙团”的神奇山水,已彻底吸引住了他们,让“吾之于茶者,性命之交也”(清·杜濬《茶丘铭》)的文人魂系梦牵于桐庐,蹀躞流连,一步三回,千百年不息?

  “水静莸明,而况精神。”(《庄子·天道》)如今,桐庐人深知好山好水才有好茶的道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重视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近年打出的“打造潇洒桐庐”口号落在实处,成效卓著。剪一片云绿,煮一壶雪水。馨香不绝的清茶,显然是这片美丽土地走上永续发展之路的绝妙象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一片云绿煮雪水 □孙 侃 2007-11-30 48256F32002924A6482573600002CC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