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萧山要建
跨湖桥遗址公园
· 人·影·光
· 文化产业管理该学些什么
· 汉字有了“家谱”
· 景宁发现大型高山湿地群
· 桐乡农民小茶馆里学文化
· 周日,去听
谭丽娟师生音乐会
· 爱心救助还需要什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爱心救助还需要什么?
——医生开博客为患者筹款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南京11月28日专电 为了挽救一位年仅13岁病人的生命,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杏泉自己开博客筹款,但网上呼吁一个多月未筹来1分钱“爱心款”。此后传统媒体介入,终于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但这个救助个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救助行为的深层思考:爱心救助如何保护公众爱心?除了爱心救助,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医生开博客:

  网络求助遭遇信任危机

  一个多月前,患者小航的伤情让张杏泉医生寝食难安。小航是安徽凤阳一名初二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农用卡车从下身碾过,造成骨盆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膀胱破裂、尿道断裂、会阴部撕裂,左侧从髂部、后腰部以下直至膝关节没有一点儿皮肤。由于家境贫寒,小航的家人几次想放弃治疗。

  “如果没有捐款,当时这个孩子可能活不过两周。而治疗顺利的话,孩子基本上能恢复接近正常人的步态,至多有点跛。”张杏泉这样向记者描述小航当时的病情。

  关键时刻,张杏泉想到了开博客。他认为,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如果网站转载的话,影响更大。“只要认识20万个网友,每人一元钱,就是20万元,小航就有救了。”

  在自己的博客上,张杏泉披露了小航的家庭情况和受伤、救治的过程。为了得到网友的信任,他公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包括毕业院校、具体的工作岗位和经历等。同时,他还到南京公证处公证,并在博客上贴出了公证书和诊断证明书的照片。

  让张杏泉失望的是,虽然很多网友留言对小航的遭遇表示同情,并被他的行为感动,但一个多月来,没有一位网友捐款。一些网友表示,要“核实情况后”才会考虑捐助。

  “刚开始的一个多月没有得到任何捐款,我心里挺难过的。但仔细想想,也不能怪网友。现在网络上的骗子这么多,多留个心眼是应该的。”张杏泉说。

  小航是幸运的,张杏泉最终也没有失望。11月13日晚,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报道了张杏泉为小航筹集治疗费的新闻。此后,当地报纸、电视、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南京城被感动了。

  节目播出后不久,就有观众通过电话、网络向张杏泉了解小航病情,询问捐款途径。“我兴奋得好几夜没睡,看到这么多人关心小航,我觉得这孩子有希望了。”张杏泉告诉记者,从13日晚至19日晚,短短一个星期,就有上千名好心人通过各种途径给小航捐款,捐款总额超过31万元。

  除了爱心救助,

  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在响应张杏泉和媒体呼吁向小航捐款的同时,一些人也表示了这样的担忧:像张杏泉这样为患者筹集医疗费的情况毕竟只是个案,像小航这样被媒体报道的也只是少数,那些没有被媒体关注的求助者该怎么办?

  网名为“浩然”的网友留言:“真正需要救助的是那些无经济能力欲放弃治疗、但却有良好治疗效果的穷苦患者。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事,如何来解决,值得大家去思考。”

  一位记者说,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碰到各类求助者,但由于媒体自身的性质和功能,10个求助者中最多只有1个能被媒体报道,这其中又只有一部分幸运者最终能获得社会帮助。“我们一方面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险机制,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托起救助安全网。”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爱心救助还需要什么? 2007-11-29 48256F32002924A6482573A1002E9AD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