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沪杭甬高速八车道昨全线贯通
· 大学生激活下沙商圈
· 国际油价大幅回落
· 我种的番薯
成了薯片
· 沪消保委呼吁银行降低通存通兑手续费
· 首都第二机场选址进入关键期
· 环保塑料袋遗憾退出甬城菜场
· 有了专属银行卡
民企贷款更方便
· 股价下跌不妨分段投资
· 义乌糖农亮绝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商贸城内做生意,学校门口开小店,生活区里摆夜摊……
大学生激活下沙商圈
  本报杭州11月28日讯 (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饶晓艳 柴田) 两年前,下沙高教园区的居民和学生通常要到市区购物、消费。如今,他们常选择去下沙的商场、店铺。因为拥有16万大学生的下沙商圈正在迅速形成。引人注目的是,大学生成为构建下沙商圈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到商贸城,小到夜市,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昨晚6时不到,下沙学林街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的街道两旁就摆出了一个个地摊,围巾、手套、小玩具、休闲食品……俨然一个热热闹闹的集市。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大二学生汪建军、周文强的摊位上专卖各种从淘宝网上采购来的热水袋、干鞋器。他们说,在生活区里卖这些小东西还是蛮有赚头的。

  只要是文教区就必然有夜市,如今下沙新的夜市正在逐渐形成。浙江工商大学的余浪和吴威摆的摊位上专卖手套、坐垫和布拖鞋,这些天气温骤降,他们生意特别好。“我是学商科的,现在下沙的商业氛围越来越好,自己创业也算是种社会实践吧。”余浪显得胸有成竹。

  如果说夜市只是一些“散兵游勇”,那么自立门户开店的大学生就是下沙商圈的一支“正规军”了。在下沙各高校附近,随意走进一家商店就可看到老板青春逼人的脸庞。

  今年初,杭州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陈博和中国计量学院学生温作敏投资近20万元,在学源街开了一家个人用品商店,像他们这样专门卖食品和日用品、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的商店在下沙并不多,因此赢得了不少大学生的青睐,现在月营业额能做到两三万元。

  同样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应远飞2005年入驻下沙商贸城之前曾做过细致的调查。他认为,当时下沙商业圈可谓一片空白,这条街刚好位于高校、居民区、工厂的交叉点,下沙商贸城又毗邻物美超市,将来生意肯定会红火。如今,应远飞在下沙商贸城租了三间店面,每年的营业额有200多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大学生激活下沙商圈 2007-11-29 48256F32002924A6482573A10033457F[A1-陈扬渲≈A5-柴田≈A5-饶晓艳≈B1-李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