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问题的今天,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时的“爆棚”和毕业生的“热销”成了同类院校的热点话题,有数据表明:近两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至当年底统计均达到100%,就业评估总分名列浙江高职院校第一。“浙江交通职技院毕业生适应快,留得住,专业技能过硬,实用、好用,个个都是上船顶岗能手,我们每年都会去学院招工。”这是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周伟民经理对交院毕业生的评价。
浙江交通职技院缘何能在就业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学院领导表示:这不光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气候有关,还与学院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个“在行业中植根,在校园里养成,在社会上结果”的开放式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作为引领学院科学发展,培养学生成材不可或缺的内驱力分不开。
植根于行业
打造“路魂 海量”精神气质
“作为以交通类为主干专业的浙江交通职技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路的开拓、默默奉献和海的博大、自强不息精神特征,蕴含特有的‘路魂、海量’的气质。”院党委书记戚步云这样诠释学院具有交通特色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
在近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形成了专业教育与人文关怀互为渗透、互为彰显的独特学校文化。在寻求校园文化与交通文化对接的过程中,学院成立了交通文化研究所,作为宣传校园和交通文化理论研究与发展的中心,并确定近期工作目标:培育“路魂、海量”在校园内落地生根的良好土壤,加强交通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提炼交院精神,确定交院新徽标,编写院本文化教材,建立交通文化网站(www.jtwh.net),完善汽车、路桥和船舶网络博物馆;其次是通过校企合作,以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交通文化对接的平台。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工作体系,引领学院驶上科学发展的“高速路”。
养成于校园
营造“精艺纳川”职业氛围
艺精于勤,开拓创新是塑建“路魂”的核心,和谐共处,海纳百川是培养“海量”的通途。每天清晨,校园内都可以看到衣冠整齐一致的许多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教学楼,他们是海上专业的学生,学校对他们实行的是自创的“四化三一样”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学院还将校内实训实习场所营造成具有浓厚行业气息的车间,按行业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流程、安全规程,实习学生一律穿实训服(厂服),同时加强对“准工人”的纪律性教育和精神教育,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这些促进了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培养了学生作为一名准“交通人”的职业素养。
2003年以来,学院多次举办技能节,通过科技创新、专业技能、教学成果、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主题的展示,增强全院师生的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及审美情趣。
结果于社会
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打破“校园围墙”利用实习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投身交通六大工程建设,特别是假期紧贴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将此纳入各专业培养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体系,同时把社会实践的经费列入学校的经常性预算。这一举措促使该院学生与行业进行有机的沟通,缩短了学生社会化进程,强化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浙江交通职技院的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员角色转变速度快,在用人单位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的业迹被交通旅游导报以《交院情 交通魂》为主题进行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比如2002届汽车运用工程毕业生现任上海大众汽车富阳特约维修站销售副总经理徐桂雷;将濒临破产的工程队,经营出工程量愈10亿元的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为飞等等。 (夏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