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中国“生态城”梦想起步
· “生态城之父”心中的生态城:
没有汽车、自给自足的城市
· “水循环城市”蓝图
与苏州工业园区截然不同
· 从一张白纸开始
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 环保投资先行
30平方公里热土憧憬未来
· 中新探索合建
城市“生态文明”试验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新探索合建
城市“生态文明”试验田

  在天津建设生态城,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新两国的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与苏州工业园重在发展工业的定位不同,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活动相和谐的宜居城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强调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一座清洁优美,有着幽雅的花园绿地的‘生态居住新城’,主要产业支柱是商贸、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建设生态城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南开大学教授徐复认为,生态城与传统城市截然不同,它是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是今后中国城市发展的“样本”。

  中新两国政府在商讨合作建设生态城初期,就提出了关于选址的一些“硬性”要求,滨海新区都符合这些“先决条件”。如,要求生态城在缺水地区选址,且不占耕地;要临近大城市、交通便捷。

  徐复分析认为,选址滨海新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滨海新区已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并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中国新的开放“门户”。滨海新区作为改革试验区,可以为自主创新和研发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这种创新机制将大大增强生态城建设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卢卫说,虽然生态城与苏州工业园有别,但经济功能仍然是主要的功能之一,也将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发挥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与此同时,相关产业将借助生态城发展壮大。如环保产业,生态城对生态的要求极高,城内的用水全部为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所有污水将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这为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本报综合新华社、《今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等报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中新探索合建
城市“生态文明”试验田
2007-11-28 浙江日报000102007-11-28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