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农家土货
进城直销
· 沪指又失守5000点
· 首都机场248种餐品
最高降价33%
· “钱袋子”莫为非法金融开口
· 请银行当融资“管家”
· 上海紧急叫停违规“贷款咨询”广告
· 康奈摘得“全国质量奖”
· 在海外打专利官司有讲究
· 人民币汇率
连续3日创新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额回报”、“钱生钱”陷阱重重
“钱袋子”莫为非法金融开口
  “本公司办理各类贷款,无需提供任何担保…… ”不少市民收到过类似的短信,如果轻信它,或许你就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随着市民投资理财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些打着投资理财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也活跃起来。近日,沪上有专家提醒市民,莫让你的“钱袋子”为非法金融开口。

  非法金融花样繁多

  “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广告等途径进行非法借贷,是最常见的非法金融方式之一。”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张磊告诉记者,非法借贷往往许诺超高回报,声称无需担保和抵押,实际上就是高利贷。

  非法股权转让也是常见的非法金融方式,即编造公司将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诱使投资者购买,或以公司发行原始股的名义进行诈骗。

  “某某金股,即将飚升,建议买进。”一些非法咨询机构假冒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名义,为投资者答疑解惑,指点财路,其实意在敛财。

  据了解,非法金融花样不断翻新,巧立各种新名目,隐蔽性也越来越强,如一些基金“老鼠仓”、“地下钱庄”洗钱活动正成为市民日常理财中可能遇到的新陷阱。

  低收入人群易受骗

  非法金融活动之所以屡屡得逞,一个很重要的诱饵就是“高额回报”。专家说,非法集资者往往抓住一部分人的“逐利”欲望,通过高利率、高回报来吸引购买者。部分投资者即使发觉可疑,也抱着“出了事找政府”的心态,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张磊表示,现在老百姓手中的闲置资金越来越多,这些资金急于寻找出路,获得投资回报。而目前正规金融市场借贷门槛太高,这就给非法集资者很大的空间。

  “那些手中资金有限,但渴望获得高回报的中低收入人群,更容易成为非法集资的受害者。” 据了解,受骗的投资者大多数是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他们收入少,“脱贫致富”的欲望很强,想尽快“钱生钱”,而又缺乏基本的证券市场知识,一旦受骗遭受损失,对他们来说往往是无法承受的灾难。

  不仅要堵更要疏

  “投资者参与非法证券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千万不能抱侥幸心理。” 张磊说,投资者要保持警惕,买卖证券应到证券交易所。如遇到非法证券活动,应立即向证监部门举报。

  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不仅要堵,更要疏。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要有限度地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建立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吸收民间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减少不规范的金融行为,并努力丰富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社会闲散资金到正规金融体系。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据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钱袋子”莫为非法金融开口 2007-11-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9E003369AD[B1-郭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