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又好又快在浙江
3  4  
PDF 版
· 撤镇建街留下——杭城西大门璀璨明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撤镇建街留下——杭城西大门璀璨明珠
  撤镇建街

  留下

  ——杭城西大门璀璨明珠

  金名片:

  全国千强镇

  浙江省文明乡镇

  浙江省教育强镇

  杭州市文明乡镇

  杭州市双拥模范乡镇

  随着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战略目标的实施,留下镇所处的城市位置越来越重要,城市功能越来越清晰,与城市文明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撤镇建街之后,留下将实现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三大转变,把传统的农村社区改造成现代城市社区,引导城市文明向农村社区辐射,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留下街道。蓝图绘就,大幕开启,让我们共同把留下打造成杭州西大门的璀璨明珠。

  富裕留下——提高经济生活品质。近年来留下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成功引进中药集团、华海商贸城等大项目,同时实现了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新突破。各种服务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天目山路、西溪路初步形成汽车销售服务集聚区,西溪路引领餐饮服务业发展新高地;科技型工业也迅速发展,天堂伞业集团被列为市、区重点工业企业,天堂牌晴雨伞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山水留下——提高环境生活品质。留下镇全面完成西溪路拓宽改建工程的环境综合整治,并投入2200多万元,完成了东穆坞等5个村、社区和茶市新村、西苑小区共2800户住户的自来水改造工程;投入近亿元,高质量实施64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以高起点实施生态镇建设和西溪路沿线截污纳管。小和山社区和石马村先后被评为西湖区的生态示范社区(村),全镇通过浙江省生态乡镇的验收。

  和谐留下——提高社会生活品质。搭建服务网络平台,建立村、社劳动保障服务室,将劳动保障服务延伸到村。搭建就业帮扶平台,统筹做好新增劳动者就业、失地农民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主动搭好鹊桥,争取就业岗位,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培训、送岗位”系列就业保障活动,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489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79人;实施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办法,切实落实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救助机制。

  人文留下——提高文化生活品质。留下镇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抓手,开展“文明村”、“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城镇。镇政府尤其重视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投入7300余万元的留下中学迁建,崭新的校舍在今年新学期开学前具备教学条件,生均建筑面积20.1平方米,生均体育场地6.1平方米,生均绿地面积7.3平方米。

  平安留下——提高政治生活品质。留下镇非常重视信访工作,开展“八长”接待日和领导接访日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七难”问题;充分发挥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联调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预防和减少重大矛盾纠纷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及刑事案件发案率上升势头得到遏制。

  从2001年到2006年的5年间,留下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该镇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9.6亿元,其中镇级完成21.5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11.15%;2006年完成财政税收总收入1.8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32%;2006年完成地方财政税收收入8721万元,5年来年均增长35%;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6782万元,5年来年均增长9%;2006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490元,5年来年均增长9%。

  5年中,该镇坚持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许多大项目。自2003年以来,该镇连续3年获区招商引资一、二、三等奖。5年来,新引进的企业分别占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49.1%和49.6%。

  2007年是深入贯彻区委“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全面构建和谐西湖、打造生活品质之区”的开局之年。1月~10月份,全镇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6.3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19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2618万元,为上年度的135.2%,完成地方财政税收9821万元,为上年度的131.3%。

  2008年即将来临,新成立的留下街道党工委、留下街道办事处,决心再接再厉,在2008年夺取新的辉煌。

  致力新区建设

  拓展发展平台

  全面推进留下新区建设。留下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新社区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几年村镇建设和发展,现有的规划已不适应留下的发展,将委托规划设计院专门进行深化设计,挖掘发展潜力,提高新区品质。一是加快农居公寓建设。农居公寓二期工程已顺利开工,力争于2008年4月结顶,8月份进行竣工验收,11月份交付回迁安置。及时启动实施农居三期工程。二是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农居公寓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西穆坞城中村改造已被杭州市政府批准,计划于2008年开始拆迁和整理土地。三是完成历史街区一期工程,启动实施二期工程。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二期工程的实施范围和建设计划,争取在2008年启动前期和搬迁工作,计划在2009年建成。四是加快河道整治。争取在2008年6月全面竣工。同时启动实施上东河河道整治,进一步改善水质。五是改善“三个主通道”。建设一号路,整合东岳、金鱼井、杨家牌楼三个社区的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六是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完善“四化”长效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致力经济发展

  争创区域优势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经济。现代服务业要成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转变,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使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是大力发展高校经济。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与小和山高教园区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交流,搭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三是大力发展省会经济。积极抓住城市更新改造和退二进三等机会,调整优化业态布局,为高端商务发展腾出空间。进一步接轨黄龙国际商务区的产业,重点培育税收亿元楼,不断提升品位和集聚效应,大力推进世纪联华等大超市的建设,加快建设天目山路、西溪路等商业特色街区,构建商贸服务业发展平台。

  致力社会建设

  营造和谐氛围

  一是做好“撤镇设街”的转型。留下街道办事处的成立,是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变革,努力做好转型工作。区划调整工作对推进城市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体制和人、财、物问题。

  二是强化民生保障。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就业,夯实百姓生存之根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就业岗位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政府的责任,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实施技能培训、落实扶持政策等措施,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深化“一十百千万”等特色活动,改扩建留下幼儿园。继续加大公共卫生、社会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社会医疗卫生保健体制,建立石马村、小和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加大文体建设力度。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2008年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等建设任务很繁重,对维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进一步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认真抓好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工程、重点问题的维稳工作,确保“零越级”上访目标。进一步深化“平安留下”创新活动,全面落实综治、信访和安全生产三大责任制,进一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致力党建工作

  提高执政能力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活动为抓手,坚持把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大讨论活动的成果,运用到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全面构建和谐西湖、打造生活品质之区的实践中。

  二是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开拓型、实干型、清廉型领导班子。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活动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先锋工程”,不断提升村、社区班子“双带”能力。加大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战略方针,不断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投资体制改革,加大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大工程的监察力度和案件查处力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坚持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事。文/裘惠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又好又快在浙江 00013 撤镇建街留下——杭城西大门璀璨明珠 2007-11-27 浙江日报000132007-11-2700008;浙江日报000132007-11-2700007;浙江日报000132007-11-2700010;浙江日报000132007-11-2700004;浙江日报000132007-11-2700006;浙江日报000132007-11-2700009;浙江日报000132007-11-27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