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为还20元钱
惦记了44年
· 纤夫“盖被” 运河蒙羞
· “亲情小院”演绎和谐故事
· 求职者第三次应聘成功率最高
· 扰民野猪离西湖越来越近
· 上海将实行“道路拥挤收费”
· 路桥派出所43位民警人人“开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了说一声“谢谢”,68岁的杨民启每年都要到西安城里寻找当年的战友
为还20元钱
惦记了44年

  20元钱让现年68岁的杨民启惦记了44年。为还钱,他每年都要到西安城里寻找当年的老战友。11月23日,他今年第六次进城寻找战友,结果仍一无所获。他说,在自己有生之年,他要不惜一切代价还战友这笔钱。

  1961年8月9日,杨民启参军入伍,到甘南某部队成为一名普通军人,与他一同入伍的还有一位祖籍河南的西安人张可。据杨民启说,当年张可只有19岁。虽然不在同一个营队,但两人都隶属同一个独立团。

  1963年7月,杨民启接到母亲病重的来信,不能回家照料母亲的他立即给家里邮寄了50元钱。随后,杨民启又找到关系要好的张可。“我提起母亲患病的事,张可二话不说就借给我20元钱。”杨民启说,当时部队里一名普通军人的月补贴仅8元。当年,8元钱足够满足一个普通百姓一个月的生活所需。

  半个月后,杨民启所在连队被调往宁夏吴忠地区,而张可仍留在甘南。从此,他与张可失去联系。其间,杨民启先后向张可汇钱、写信,可汇款和信件均被退回,原因是“查无此人”。直到1965年元月复员回城,杨民启借的20元钱依然没有还给张可。

  复员后,杨民启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战友张可。听说张可后来考入了兰州大学,杨民启去兰州办事时,曾专程前往寻找,但一无所获;按照张可曾经提到的家庭住址,杨民启每年都要抽空进城,在东一路附近寻找。44年来,杨民启找遍附近所有社区,从西一路到西八路,从东一路到东八路。每逢战友聚会,杨民启也不忘向大家打听。11月23日,杨民启今年第六次进城,但仍没有结果。

  “人家帮助过我,20元在当年可不算小数目。”在杨民启看来,当年的20元钱关系到自己的良心和信誉,他说,他要一直寻找张可,即使张可已不在人世,他也要向他的子女还上这笔借款,并说一声“谢谢你,战友。”(据华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为还20元钱
惦记了44年
2007-11-26 48256F32002924A64825739E00475779[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