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干细胞研究多了一种选择
· 让“主人”的活力竞相迸发
· 把创业创新落实到
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各个方面
· 丢两个鸡蛋壳罚款三百元
· 胡庆余堂名老中医坐诊社区
· 新职业,看看有没有你大显身手的机会
· 金塘大桥雏形初现
· 亲友眼中的俞君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父亲只念过1年书,母亲一天书也没读,1992年以绍兴市理科第一名考入北大——
亲友眼中的俞君英
诸暨日报记者 翁均飞 本报记者 肖国强
  “老俞家真是出了个好孩子,搞了这么大的一个发明。”今天下午,记者走进俞君英的家乡诸暨市阮市镇檀溪村时,村民们正议论着这个一夜之间轰动世界的只有34岁的“小英子”。

  俞君英的父母,则站在自家屋前铺满着稻谷的空地上,乐呵呵地笑着。“我自己只念过一年书,她妈妈一天书也没读,全靠她自己。”55岁的父亲俞阿土说,小女儿很内向,读书用功起来,就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到过年过节放假回家,别的小孩都去玩,她却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

  俞君英1989年考入诸暨市湄池中学读高中后,从高一到高三,每次学校组织考试,她都是年级第一,生物成绩尤其好。高中生物老师、现任诸暨综合高中校长的傅贤苗现在还记得这个每次生物考试成绩都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女学生。

  1992年,俞君英以绍兴市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成为湄池中学迄今为止唯一一名考进北大的学生。北大毕业后她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5年,之后到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领导研究干细胞。到美国留学前,她还帮家里割稻。

  “英子一直都很忙,都快有两年半没和家里通电话了。”说到女儿,平时不善言谈的母亲屠双凤就打开了话匣:女儿出国10年了,一直都没机会回过家,每次和家里通电话,听到最多的就是“忙”字。“开始那几年还常接到信和电话,后来,研究搞起来就越来越忙了,信基本就没工夫写了。来电话,就说在考察、搞研究,呆在实验室里。”屠双凤说。

  有一次打电话,屠双凤让女儿有空多给家里写信,她回答道:妈,我心里也是很惦记你们的。可是一写信,脑子里正在思考的问题一下就飞走了。在给表弟王成的一封电子邮件里,俞君英这样写道:“虽然我家乡话都讲不来了,但是我真的很想爸妈。”

  就在去年的圣诞节,拿到“绿卡”的她本来准备趁假期回来和家人团聚的,结果不巧出了场车祸。为避免家人担心,她就瞒着家人说是实验室工作忙不放人。“还有一件更不幸的事情,”俞君英在给王成的电子邮件里写道,“我们实验室里有一台干细胞培养机,突然出了问题,这样至少一个月的工作就白费了。”

  这个意外,让她之前所培育的干细胞无法继续使用,而这也直接导致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被推迟。按俞君英的说法,如果没有这场事故,很有可能会比日本方面提早几个月发表报告。

  (本报诸暨11月2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亲友眼中的俞君英 2007-11-23 48256F32002924A64825739B005689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