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安全事故藏而不报
将适用新罪名
· 执子之手 远离暴力
· 学生冷落 教师热捧
· 老应和他的“大土工作室”
· 杭城许多人还不会“走路”
· 店内丢包
该不该赔?
· 再婚可以,但要带着婆婆
· 接手机引发加油站爆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娘舅”不能光靠经验与情面去调解。我省第一个人民调解工作室在杭州出现了——
老应和他的“大土工作室”
通讯员 廖小清 本报记者 朱海兵
  日前,有3个因房屋转租发生纠纷的当事人,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杭州市米市巷街道办事处对面的“大土工作室”。几分钟后,在一个高个子老人的带领下,3人脸色缓和了很多,一身轻松地走了出来……

  这个老人名叫应大土,我省第一个人民调解室“大土工作室”的“室主”。 老应今年57岁,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有13年。“大土工作室”成立于今年7月份,挂牌4个多月来,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平日里挺低调的老应,对自己的名字成了“招牌”却表示赞成。“有人说调解工作就是婆婆妈妈。其实社会发展了,居民维权意识强了,化解纠纷、缝补感情、烫平伤痕等都已成了一门学问,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像以前那样光靠经验和人情做调解已无法适应。现在需要的是专业化的调解组织和高水平的调解人才,这样才能更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发展中的消极与不利因素。”老应说,自己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

  有一家房产公司投资2亿余元的商务大厦建造项目,影响到了隔壁公寓123户居民的绿化环境、停车泊位、日照权。他和同事们边调解边学习相关法律和专业知识,先后调解50多次,终于使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现在只要有听法律讲座等学习机会,我从不缺席,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扎实、更丰富。” “大土工作室”有8名调解员,还有2名业务指导,每个社区都有调解联系人与联系电话,确保能全天候为民服务。老应说,工作室虽是以个人名字命名,但体现的是整合后的街道调解群体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1 老应和他的“大土工作室” 通讯员 廖小清 本报记者 朱海兵 2007-11-22 48256F32002924A64825739A002E4A4F[A1-朱海兵≈A5-廖小清≈B1-李回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