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炒什么都别“炒人生”
· 人生无法速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是个火红的时代,从炒房、炒股、炒金、炒汇到炒书画、炒古董、炒普洱茶,还有最近据说和田玉炒得火热,有个流行网名因此号称“投机生存、输赢人生”。普通百姓也进入市场理财,本是种社会进步,但是也要看到,部分人因此犯了速富幻想症,并让炒风蔓延到工作、生活上来,让人生态度渗入了浮躁和投机。人生是可以炒得的么,其实一些前辈已有话说——
炒什么都别“炒人生”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陶喜年
  从数学老师到职业炒客——

  这不过是个营生而已

  在绍兴某证券营业部经理胡某向记者的描述中,他挖过来的吴越(化名)已是名动江湖的权证高手。

  一天交易三亿八

  瘦高个的吴越,戴着深度眼镜,一身深色西装和打着的领带,很像个银行职员。

  早年毕业于浙江某大学数学系的吴越,之前在绍兴某中学做数学老师。1994年,吴越从学校离职后,在朋友的劝说下开始炒股。跟数学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吴越,他发现所有股票,不管涨还是跌,每天都有波浪形的走势。

  “假如能总结出一套规律,能事先知道某段是波峰还是波谷,买入卖出,赚取差价还是很保险的。”这就是吴越当时的想法和追求。

  起初,吴越比谁都谨慎,虽然账户里有10万元钱,但他通常都是一手一手地买卖股票。这样从小打小闹开始,吴越天天观察股票的走势,总结规律,一点点积累经验,再加大资金投入,到2005年,吴越已经在股市上挣到了100万元。

  这年的8月22日,国内第一只权证宝钢认购权证上市。吴越认为权证交易如果操作得好,其实风险比股票还小。吴越投入了5万元,当时他一天大概买进卖出五六次,20天后,5万元变成了10万元。尝到甜头的吴越,索性将原先炒股的钱,全投到了权证交易上。

  随着权证品种的增多,吴越的交易越来越频繁,下单也越来越狠。2006年上半年,五粮液、烟台万华、雅戈尔等权证相继推出,吴越所在的营业部,开始在权证买入卖出前5名的名单上出现,有几次还排到了第一。

  才2年多时间,吴越做权证的交易额早已超过200个亿。今年五六月间,他一天就买卖了3.8亿。因为他的存在,营业部接二连三地在证券市场权证交易前5名的榜单上出现,而且经常是头名。为了挖走这个大鳄,许多证券营业部穷尽一切办法,不惜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因为抢走了他,意味着营业部一年的成交额至少多100个亿。

  几天敲坏一个键盘

  下午3点过后,在营业部经理的带领下,我们总算有机会走进吴越操盘的房间。

  这里是营业部最好的房间,房间有内外两道门,开盘时间,两道门都是反锁的,任何人不得进入。外间是休息室,放着茶几和一排沙发,宽敞明亮。但一走入里间,紧张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分3排整整齐齐排了22台电脑,好像电视台的直播室。一张方形长桌上,密麻麻摆着十几个键盘,对应着墙上的每部电脑,外加3个手提电脑。

  每个交易日,吴越都正襟危坐在这里,操控着上亿元金额的权证买入卖出。据胡经理说,吴越一天的交易额,通常在5000万到1.5亿元之间。在记者等待他的2个小时里,已经有几千万的资金,在他手指下划来转去。

  据说,他眼睛的余光,可以同时顾及20多台电脑,操盘的时候,他用左手控制功能键,右手敲打键盘,经常一分钟时间,就有几十笔交易完成。他已经习惯每天敲打几万次电脑键盘,而不感觉到累,只是手上的指甲,经常磨破。当然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他房间的电脑键盘,通常过几天就要更换,有时他一天就能敲坏一个键盘。

  我们没有看到他两手左右开弓,键盘声此起彼伏,疯狂下单的壮观的场景。

  但他告诉我们他的另一种场景:这几年,他每天6点就起床,7点半步行到营业部,先看看头一天的技术图形,再浏览一下网上政策面的信息。开盘时间,他绝对心无旁骛,从不跨出房门一步。下午收盘后,他照例还要在房间呆上一个多小时,做些分析。碰上节假日,吴越反而会感到空虚。

  不过是营生而已

  “我不喜欢张扬的,以前绍兴很多记者要采访我,都被我拒绝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我参加一个权证的座谈,要上电视,我更不去了。今天是胡经理叫我过来,算一个例外,不过你千万别暴露我的身份,写完稿子,千万先给我看一下。”吴越说。

  在确定不会有风险后,吴越开始讲他的故事。

  “我为什么会炒权证?在我看来,权证的风险是最大的,也是最小的。说大是因为没有涨跌幅的限制,操作不好,一天就可能血本无归;说它风险最小,是因为权证随时可以交易,如果发现错了,可以立即抛掉,马上就有机会买回来,弥补之前的损失。只要波段把握的好,炒权证的风险,可以逼近零。如果扣除佣金成本,我可以做到每笔操作百分之百获利。”

  记者问他什么时候会退出江湖。“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每天这么交易,都不会感到累。跟你们做记者一样,这不过是我用来营生的一个职业而已。我今年52岁,离老年痴呆还远着,金盆洗手,总要等智力不行以后吧。” 吴越笑笑说: “等哪天我退出了,我会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公开,让大家都有机会赚到钱。”

  邮票老板的回归——

  集邮的快乐不是炒出来的

  “小吴邮票”是44岁的吴肖平的一个很响亮的名号。在杭州的集邮界没有人不知道的,在湖墅南路103号的杭州收藏品市场里,吴肖平更是个名人,来市场找邮票的人都要先找他。

  邮票的童年记忆

  住在平海公寓的吴肖平,把自己这一生和邮票的结缘,分成了两个阶段。一个是纯粹的兴趣爱好阶段,这个阶段让他懂得了那方寸之间的广阔天地,以及带给他的无比快乐,也是他最留恋的。

  小时候,吴肖平住在佑圣观路,和邮界名人张包子俊是邻居。张包老经常送给他红红绿绿的邮票。玩伴们看到他显耀的邮票收集后,也经常拿邮票和他换一些吃的东西。一枚枚五颜六色的邮票,让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后来,吴肖平干脆考了邮电部的一所学校——石家庄邮政高校集邮班。1986年,23岁的吴肖平组编的《周恩来伟大的一生》邮票,在全省集邮展览上荣获一等奖。现在据说,只要是新中国邮票,无论缺哪一枚,吴肖平大都可以为你配齐。可见他手中的邮票之多。

  炒邮的火热年代

  接下来的阶段,吴肖平觉得与喜欢集邮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从1992年开始,吴肖平投入了邮票经营。从上世纪80年代杭州第一个马路邮票市场开始,到了现在湖墅南路上的二百大旁边这个市场,已经是第9代邮票市场了。吴肖平经历了邮票市场的兴衰。

  1996年底,邮票开始炒得很高。吴肖平坐不住了,看准了一个发行量达3000万张的《王昭君》小型张品种,当时邮票面值3元一张,市场价只要2.4元一张,240元一封100张,他买了5封,没过几天,每张涨到了35元,一下就赚了1万6。那一年,吴肖平炒的几个品种都给他赚了不少钱。第2年,7月1日发行香港回归的纪念邮票,当时发行量是5000万张,相当于全国每26个人就有一张,按道理,这么大的量,是炒不上去的。结果面值50元一张的邮票,加个包装盒子,给集邮协会会员的售价涨到120元,在市场上被炒到了400元。2003年,这个邮票跌到13元。直到现在,市场上也只要37元。

  快乐又回来了

  尽管在炒邮票的那几年,没有失手过的吴肖平钱是积累多了,邮票越做越大,但当年那种集邮的快乐却体会不太到了。

  2005年,与周恩来特型演员王铁成的一次不期而遇,让吴肖平重新感受到那种快乐。1986年10月,在周恩来先生逝世10周年的时候,一直在收集有关周恩来先生邮票的吴肖平,给当时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周恩来的王铁成寄去了一个明信片,心想王铁成收到后,在明信片的回执上签个名就可以回到他手上。结果,吴肖平收到的回执上并没有王铁成的签名。

  将近20年后的10月20日,一个人来到吴肖平的邮票摊位前,向他询问邮票的事,这时他发现,这位顾客竟然就是王铁成。他连忙找出20年前的那封回执请王铁成一了他多年的心愿。王铁成看到一本本他收集的关于周恩来的邮票和套封时,感动地签下了大名。吴肖平20年前的遗憾终于如愿了。

  吴肖平说,这种感觉,就像27年前,他用3角2分零用钱,拥有了一个生肖猴四方联一样。如今那四只惹人喜爱的猴子的身价涨了近4万倍,达到13000多元了。钱涨了,当然会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凝结在邮票收集过程中的那份记忆和情感,却是真正的快乐之源。集邮的快乐不是“炒”出来的,虽然现在吴肖平算是个邮票生意业内人,但这是他这些年来自内心深处的真正的体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炒什么都别“炒人生”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陶喜年 2007-11-22 A209D2F6EE9F88C248257399003447C3[A1-陈洪标≈B1-庞承];浙江日报000132007-11-22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