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如何生存、发展?这个话题成了今天召开的第5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最受关注的焦点。上午的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下午的各种论坛,与会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外企业家都有着这样的共识——只有创业创新,才能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提升国际竞争力:创业创新势在必行
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我国民营企业的“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重重压力。在全球对华的反倾销案件中,我省占一半以上。而据统计,目前我国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已达21个。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香港)执行委员会主席伍淑清认为,这表明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民营企业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创业创新取得新发展,责无旁贷。
“低成本竞争的实质,就是剥离了商品附加值的‘赤膊’竞争,把商品还原成了产品,挤压了原材料、环境和劳动力等成本。”省工商局负责人说,新一轮创业创新必须要从这“三种病症”中走出来,实现经验创新、经济结构创新和竞争力创新,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是浙江企业争取与世界品牌比肩的唯一出路。
创业创新的选择:立足本土着眼世界
如何创业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与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当前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以为“走出去”才是国际化。而事实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化早已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二是人家走进来,占据我们的市场。“家门口的市场都占领不了,凭什么漂洋过海?”
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认为,民营企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立足本国,有世界的眼光,有国际化企业的诚信经营、互利共赢的理念。
“作为一个企业家,就应该站得高、看得远、会用人,还能把企业的基础打扎实、管理搞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认为,要创业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家就要转变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懂得相互信任、合作共赢;要懂得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来自于认同感;要正确理解创业创新,懂得市场是可以创造的;要有新的得失观,有社会责任感,真正明白未来的收益比现实的收益更重要。
“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同时世界也应该是中国的工厂”。经济学家们还认为,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还必须树立积极的对等竞争姿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本报杭州11月1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