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市委、市政府最近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比如完善就业服务、加强教育培训、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推进社会保险工作、加大依法维权力度等。”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杨胜隽一口气列举出一揽子政策和23条举措。对外来务工者来说,每一条都颇具“含金量”。
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
“老宁波人,新宁波人,都是宁波人;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咱家乡。”在宁波,从市领导到外来务工者,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现在俺们有了新称呼——‘宁波新市民’,听着心里热乎乎的。”来自河南睢县的刘传兴说。“不光称呼变了,让俺们得实惠的好政策都在这摆着呢。”
从明年1月1日起,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不用缴费,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5大保险,全市28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体系。这些新市民说:这座城市真没把我们当外人!
“与企业进步同进步,与宁波发展同发展”,让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共建共享宁波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百姓的认同和拥护。为此,宁波市建立了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制度:只要是长期在宁波就业,经宁波各县(市)区评选出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具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工等优秀外来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可落户宁波,享受与宁波当地人同等的一系列待遇。
徐辉,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为这座城市扫街八个寒暑,他成为首批落户宁波的10名外来务工者之一。“作为新宁波人,我和家人感到很幸福,我愿意一辈子为这个城市扫地。”(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这里为什么如此和谐?
令新宁波人备感幸福的是,他们在这里得到的不仅是保障,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不仅有许多“新市民待遇”,还有了自己的节日——“宁波外来务工者节”;就连市政府工作报告,市长也亲自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市长毛光烈亲切地对外来务工人员说:“宁波的事情要由包括你们在内的宁波人民共同商量、共同决策、共同建设、共同分享。
慈溪市五塘新村只有600多常住人口,租住的外来务工者就有3000多人。新老村民聚居一起,难免产生磕绊和纠纷。该村成立了“和谐促进会”,吸纳村干部、企业负责人和新老村民共同参与管理。最近,慈溪市336个外来务工者过百的村和社区建立了“和谐促进会”,1.3万名外来务工者与本地人一起参与当地社会事务管理,探索出一条借助民间力量管理社会事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子。
宁波目前正在全市推广这一经验,新老居民共建互利的“大家庭”将更加和谐、更加温馨。
>
记者感言
在城市化进程中,浩浩荡荡的外来务工者进入城市。他们要求不高,所求无多,可是他们需要认同感、归属感。如果像宁波这样,不把他们当外人,尽可能地为他们分担一些忧愁和重负,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呵护,他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城市会变得格外美丽!
(原载11月17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