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本身就是人类不得不打破现有的生态链条、主动干预生态平衡,让自然界恢复平衡的一种方式。对于野猪来说,如果其天敌的种群能够得到恢复,野猪自然不再为害。
但在今天,显然不能寄望于天敌来维护野猪种群的数量稳定在一定水平。驱赶和猎杀,均是可以选择的选项。而一度引起人们兴趣的引入天敌的方式,则需异常谨慎,以免引发新的生态失衡。
这方面的教训在国内外已经非常之多。在澳大利亚,1935年为消灭植物害虫而引入的百余只蟾蜍,几十年后繁衍成2亿只的“庞大家族”并成为全民公敌,大量毒死蛇、鳄鱼、袋鼠、蜥蜴、野狗和其他肉食动物,政府使尽浑身解数未果,乃至出动军队围剿,至今仍未奏效。
但在处理“考拉”过多的问题时,澳大利亚人选择了更加智慧的方式。2004年,袋鼠岛上考拉“泛滥”,经过一系列精确评估后,发现袋鼠岛的考拉承载量为一万只,实际数量却多达三万只,多余的两万只最终给予转移处理。
即使不能“移民”而必要猎捕,动物“福利”是必要考虑的因素。澳大利亚澳洲政府对即将被“剔除”的袋鼠数量经过极为精确的计算后,甚至要求射手的行动尽可能人道,一枪毙命的准确率要在96%以上。再有,捕杀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控制并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
事实上,科学评估不但利于监控野生动物数量,也能从侧面发现生态隐患。
此举依据的理论是,在生态条件远未达到平衡的情况下,科学评估本地合理的野生动物承载量,并制定控制计划,在实际数量超过合理承载量时,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限制野生动物的繁殖。
但浙江省尚未对某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密度进行计算,因而也无法准确计算出某块地域能承载某种野生动物的数量。主管部门出台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是民众反映和当地主管部门观察到的危害情况。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西湖景区对付野猪的手段仍然以驱赶为主。根据《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景区严禁狩猎(猎杀),所以针对野猪数量增多的情况,景区采取了驱赶式狩猎的形式,将在景区内活动的野猪驱逐到其他山林,适当控制数量。
但对于西湖景区的野猪来说,一方面缺乏天敌,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森林栖息地,其对人类的威胁,仅凭驱赶根本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