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进入管网 生活垃圾填埋焚烧
萧山立体推进萧绍边界环境整治
萧山和绍兴边界共享的水资源主要有西小江(属鉴湖水系)、萧绍运河和白洋川河。近几年来,由于萧山区衙前镇、瓜沥镇等和绍兴县钱清镇、安昌镇等镇乡的轻纺印染行业发展迅速,以纺织印染废水为主的各类工业废水对萧绍运河、白洋川河造成严重污染。
2006年5月9日,省污染整治办主任、省环保局主要负责人督查和协调萧绍边界污染治理工作,在两区县污染整治协调会议上提出了三项整治原则和五条整治措施。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萧绍边界污染整治工作,并严格按照协调会议的要求,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整治目标。
根据官河衙前段水污染状况,区政府将官河衙前段列为区级环境重点监管区,围绕“坚决治污、积极治污、立体治污”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各项整治工作。
摸清萧绍边界地区污染物排放企业的底数。区环保局结合钱塘江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调查工作,组成专门调查队伍,集中开展了对萧绍边界区域的衙前镇、瓜沥镇、党山镇、坎山镇等的污染物排放企业的摸底调查。督促15家喷水织机企业尽快建好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供电部门对10个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拉电停产措施;集中力量加大对该区域污染企业的监察、监测频次和执法力度。
为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质,区政府加快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和其配套管网的建设进度。
为切实改善萧绍边界区域的环境质量,萧山区在突出工业污染整治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活污染、农业污染、河道整治和污水集中处理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立体推进各项环境整治工作,达到标本兼治。开展了对萧绍边界的白洋川河、萧绍运河以及东灵河、生产湾等白洋川河、萧绍运河支流的清淤疏浚;同时做好河岸绿化和砌石护岸工作,开展大规模的清除河边垃圾、捞漂等工作,实施河道管理责任制,绿化、美化河道。大力推行“户投、村收、镇转、区处置”的四级联动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立卫生保洁队伍和河道垃圾漂浮物管理打捞队伍。
为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萧山区明确了对排污企业“一次停电、两次停产、三次停业”的措施,同时对萧绍边界区域重点水污染排放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
通过集中整治,萧绍边界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基本得到杜绝。
——污水实现并网和集中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区政府投资6.33亿元建设日处理30万吨的萧山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并于2006年8月底投入运行,南、北两条污水收集干管建成投用;随着区级污水干管和收集泵站的延伸,加快了萧绍边界各镇、场和园区集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收集支管网系统建设进度。萧绍运河所在的衙前镇污水收集管网已建成投用,衙前镇萧绍运河沿岸企业排放的污水全部纳入管网,实现内河“零排放”,瓜沥、党山两镇的集镇生活、工业污水随着污水管网的建设逐步并网,使居民集中区域和工业集中区域的废水实现截污并网。
——企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率大幅提升,污染物总量得到消减。通过冷却水循环回用、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系统、雨水口改明沟排放工作,封堵内河排放口等整治措施,企业环境硬件设施基本都到位,企业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萧绍运河衙前段附近的16家喷水织机企业共投入环保资金约1063万元,新建或改造了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污水能力共计11000吨/日,循环使用废水能力7500吨/日。共封堵排污口81个,并对水面以上的30个企业雨水排放口进行登记编号,减少向萧绍流域排放水量4万余吨/日,消减COD排放量7.2吨/日,年消减COD排放量2160吨/年。
——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通过整治,萧绍边界的衙前、坎山、瓜沥和党山镇都投入大量资金,增加垃圾箱和垃圾中转站,扩充了专业的保洁队伍和河道捞漂队伍。同时为彻底解决垃圾出路问题,东片垃圾无害化填埋处于2007年3月投入使用,垃圾焚烧发电厂在2007年7月投入使用。建立起了“户投、村收、镇转、区处置”的四级联动垃圾收集处置机制,使存在于河边、桥边、路边的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基本杜绝。
——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通过综合整治,萧绍边界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河水发黑发臭现象。整治前,水质的COD平均值为158.5mg/L,整治后,水质的COD平均值为36.2mg/L。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投诉也不断减少,萧绍两地实现了共同治污、共享资源、共求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