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11月7日消息 以嫦娥一号卫星7日准确进入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中国国家航天局7日正式宣布:自成为月球卫星以来,通过第二、第三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7日在国防科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至此,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实施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
周期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轨道,经过月球南、北两极。一曲曾经在37年前震惊世界的《东方红》乐曲将从这条轨道再次“响彻”环宇。
人类迄今探月首次成功率不到50%。“嫦娥”326小时的跋涉之旅,历经8次变轨,经过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三个阶段,复杂程度创下中国航天之最。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情况表明,随着发射实施阶段工作圆满完成,嫦娥一号卫星下一步将修正轨道偏差,在轨进行设备测试。预计11月下旬传回第一段语音数据,打开全部探测仪器进行科学探测。随后,我国地面应用系统将根据卫星传回的探测数据,按照四个科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处理,并制作第一张月球图片。
“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月球的自转周期,CCD立体相机一个月内可以对全月球表面覆盖1遍,微波探测仪可以覆盖2遍,干涉成像光谱仪需2个月覆盖1遍。”李国平说。“到2008年1月中旬,卫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次。”
根据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数据:北京时间6日11时21分,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2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将远月点降低到1716公里。
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第3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经过月球南北两极、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工作轨道。通过3次制动,嫦娥一号相对月球的速度共减小约848.5米每秒。
“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后,还有3项关键的测控任务需要完成。”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陈炳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3项关键的测控任务分别是姿态建立、链路畅通和轨道测量与维持,只有把这些任务完成好,才能保证卫星有效开展各项绕月科学探测活动。”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经过4次变轨、1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11月7日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入了周期为127分钟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陈炳忠说,“能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就表明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安全度过了飞行任务中最具风险性的一个时期。”
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一系列科学探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