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一次科技盛宴
2007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
11月8日,由国家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7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正式开幕。
从2002年以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已成为国内外科技资源、创新要素集聚,产学研合作对接的有效平台。5年来,科技周实现了网上与网下,无形与有形,技术商品与市场、资本相结合,深化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了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每一届活动周的内容都不断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完善,参加的人员和单位也在不断增加。
在本届活动周期间,将围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这一主题,举办各项子活动,旨在促进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开放型科技合作格局。
作为浙江省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本届活动周与往年相比,可谓规模宏大、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好戏连台。今年活动周的主要特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能减排成热点。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本次活动周中的中国杭州循环经济高峰论坛,就是为了促进再生资源与节能技术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而举办。主题报告将邀请中国环保联合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阐述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邀请行业内领航企业介绍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向。专题报告是为企业提供介绍技术产品与优秀解决方案的平台,使用户直观了解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分布及相关技术和实施成果,促进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在活动周期间,还将举行节能降耗新产品技术推广会以及酒店业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绿色环保论坛。酒店业一直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争论的风口浪尖,论坛将讨论如何降低经营成本,如何推进节能降耗科技产品的应用。
二、科技交流合作国际化。今年新增的外国驻沪外交官长三角科技合作(杭州)论坛和浙江——坎帕尼亚科技创新论坛,体现了浙江省科技交流活动日益国际化。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浙江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已与世界上近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官方与民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外国驻沪外交官长三角科技合作(杭州)论坛旨在通过联合举办区域性的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加强与外国驻华,特别是驻沪使领馆科技部门和官员的联络,来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合作渠道,为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浙江——坎帕尼亚科技创新论坛则有坎帕尼亚大区在全意大利范围组织30家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60位专家来杭参加活动,将以科技项目展示、发布与对接洽谈等活动形式展开,将以图片、音像、文字及电脑演示等形式展示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新技术新产品。
三、制造跨越到创造。从“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的跨越过程中,需要借助创意的力量,把文化、科技融合到传统产业当中。2007“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让创意产业化,让产业创意化。这次大赛吸引了在杭企事业单位、高校师生及众多工业设计爱好者参加。从今年6月至今,大赛组委会已经收到很多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工业设计作品,有已经商品化或正在商品化的产品设计,也有颇具商业开发潜质的创意作品设计,让人见识浙江现代工业设计的光明未来。
四、虚拟展会网上网下齐互动。活动周开幕前一周(11月1日),市民坐在家中就可以到网上“逛”展会了。2007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将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原汁原味”搬到网上,是本届活动周的一大突出亮点。虚拟展会图文并茂,与浙江世贸中心展馆的布局一一对应,点击鼠标即可轻松浏览参展单位及展示项目的详细信息。
五、成果对接掀高潮。国家863计划成果与浙江民营企业对接会,让纺织行业的国家863成果与浙江民企有了相互联姻的机会。第五届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投融资洽谈会,为浙江民企揭示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如何挑选早期企业。长三角院士专家浙江行邀请上海、江苏两地节能、降耗、减排领域的院士和专家,专程前来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重大技术需求难题,实现院士、专家和企业的对接。第六届专家与中小企业家握手活动则十分注重项目的实效性,力求技术交易的成功率。目前在握手活动前已有企业对科技成果有洽谈意向,就等着彼此的“零距离接触”了。
六、科技“红娘”越来越红。11月7日,首届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技术中介联盟年会暨浙江科技信箱推介会在杭州召开。在2006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期间,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发展,提高网上和网下互动程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立了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技术中介服务联盟。根据联盟章程,今年举行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技术中介服务联盟年会。年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加强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为我省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