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东方明珠塔在晨曦中逐渐展露身姿。上海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这一天,距离十七大胜利闭幕15天。这一天中来自基层的4个场景让我们观察和体验到,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路途上的努力与探索、梦想与喜悦。
差别考核:
改变唯GDP论的模式
华亭镇毗邻江苏,其农业核心区被上海市以“红线保护”的形式,划定为长期农业用地,镇上原有的工业园区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也被归并。过去在以GDP、财政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体系中,华亭镇无论如何努力,总是倒数第一,严重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
从2007年开始,嘉定区对华亭镇进行“差别考核”,具体办法是:在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考核时,不再搞“一刀切”,而是以华亭镇人代会上提出的目标任务为参考值,并追加对其农业园区推进情况考核。在新的“指挥棒”下,华亭镇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明确拒绝工业项目,专心致志地从事现代化农业。
在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了新步伐。
人大代表“点菜”:
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
中午,南汇区惠南镇的几位人大代表吃饭时,还在忙着讨论这个镇的实事工程“点菜”内容。
从2003年开始,惠南镇决定实事工程项目,不再靠领导“拍脑袋”,而是采取“点菜”制度,由人大代表表决决定。4年来,“点菜”制度解决了32项群众生活中的急切问题,改善了群众生活,更贴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惠南镇的实践正是上海发展基层民主的一个生动缩影。
人文气息在高楼林立间氤氲
下午5时30分,闵行区虹桥镇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已到下班时间,农民工刘国平和妻子纪芹依依不舍地把手中的书放下。这里图书馆对社会免费开放——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农民工。
虹桥镇文化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宝岐表示,这里还专门开辟了面向外来建设者的“虹桥镇外来建设者业余文化艺术学校”,培训教室、练功房、摄影工作室等一应俱全,免费提供各类教育培训。
这是上海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这座以经济建设著称的城市同样在努力建设文化大都市。
金根发老人的“共建共享”
晚上7时,普陀区海棠苑一套一居室内,71岁的金根发与老伴丁根娣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着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报道。金根发有糖尿病、高血压,老伴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两位老人单独生活,却很有安全感。他们退休工资加起来差不多3000元,但各种保障制度无疑使他们的退休金“增值”。金根发去年大出血,住院花了3000多元,医保报销了一半;丁根娣今年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要800多元,自己只出200多元。丁根娣很愉快:“如果没有劳保,不敢去做这个检查。”
在上海,有无数人像金根发这样拥有越来越强的幸福感。上海正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近来的大动作包括逐步落实70岁以上无劳动保障的老年人可享有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中小学生和婴幼儿住院、门诊大病基本医疗保障等。
(据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