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科技竞赛培养创新人才
· 产学合作庆华诞
· 浙江长三角知识经济俱乐部获全国十佳
· 浙商赴澳又掀热潮
· 名师名校长集聚杭州共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2007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发表宣言
· 临港产业人才的摇篮
· 对孩子来说,生活是一个细细品味的过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技竞赛培养创新人才
杭电成为IT精英培养高地
  9月28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收到好消息: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的28支队伍共获得21个奖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个、国家二等奖4个,省一等奖2个,竞赛成绩名列省内高校第一。10月,捷报再传:2002年毕业的孙海涛,入选了浙江省大学生成功“创业之星”,他的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是全球市场最大的三维地图制作商。今年,学院在美国(国际)大学生建模竞赛中,荣获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和5项二等奖,成为获特等奖的国内仅有的4所高校之一……杭电是高校科技竞赛的积极参与者,也是获奖的大户。科技竞赛在杭电的人才培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推动力,使杭电创新人才辈出,据统计,学院每年有60%左右的学生进入IT领域,杭电成为IT精英的“黄埔军校”。

  杭电学子人才辈出

  科技竞赛功不可没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四川长虹股份总裁刘体斌,熊猫集团董事长徐国飞,青岛海信股份总裁刘洪新,北京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这些IT界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目前,杭电校友在国内著名的IT企业或上市公司担任董事长或总裁的有10余位,很多毕业生在IT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优秀的毕业生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IT界名声斐然。

  而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年轻一代IT人才又在不断地成长:

  李文国,他所主持研究的“三自由度肌电假手的实时控制”项目获得首届省“新苗人才计划”资助。在2007年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李伟钢,大学四年6次参与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6次参与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拿过1次银牌、3次铜牌、3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程序大赛,拿过2次金牌、1次银牌……

  杭电各学科学院也承办了不少大型的竞赛活动:如信息工程学院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理学院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学院的国际大学生ACM程序设计竞赛等,构建了一张学生科技竞赛网。这些竞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设计开发中的创新意识。据统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10%以上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的重要赛事,成绩斐然。大赛的锻炼和推动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起来。

  引导激励多管齐下

  致力培养创新人才

  电子信息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专业特色,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一直是杭电教育者致力探索的方向。2006年10月杭电与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创业基地中的所有设备都由学校出资,学院从院级的科协中选出最优秀的学生组成校级的大学生科技协会负责整个基地的运作。学院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作为专门的教练员,并聘请有积极性且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学生的科技导师,如最年轻的国家科技奖获得者王建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厉力华博士等。创新基地成为学院的一个窗口,将学生的科研成果展现给更多企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支持学生组织起了ACM协会、无线电俱乐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学研究的行列中来。对于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等级的学生,学院及时给予成绩、学分和物质的奖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科学竞赛带动了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如信息工程学院的徐迎晨同学因为在软件编程方面的优秀成绩,还是大一的他已经被某科技公司邀请成为公司的股东。    (谢兆黎 叶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求学求职 00011 科技竞赛培养创新人才 2007-11-7 48256F32002924A64825738B002048DF[A5-谢兆黎≈A5-叶憬≈B1-陈樱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