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动态
编者话:
10月下旬,我省质监系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慈溪召开。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思路上再发动,部署上再落实,典型引路,面上推进,会上提出要做到“五个确保”:
——确保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
——确保十类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100%建立质量档案;
——确保获证企业生产条件100%符合生产许可证有关规定;
——确保获证企业生产条件100%符合强制性认证有关规定;
——确保获证企业生产产品和总局挂牌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整治取得实效。
慈溪
突出重点 攻难克坚
把握主动,强化监管。一是统一标准,示范引路。按照专项整治要求和各专项整治组的分工,市政府要求各牵头部门有选择地在各类企业中开展整治规范工作试点,在各系统内统一标准和模式,并分头、分类、分期、分批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使工作人员和广大企业直观感性地明确了整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有效地推进了专项整治进度。二是摸清底数,质量建档。慈溪质监局把企业信息建档工作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本着企业不漏一家,信息不缺一项和未到现场不放过、信息不全不放过、未经核实不放过“三不放过”的要求,抽调120多人,通过集中培训,对3465家企业开展了全面调查登记,圆满完成了100%的建档任务。三是分类监管,动态管理。根据行业和产品的特点,出台了《慈溪市重点监管产品分类管理办法》,组织相关部门、重点镇和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了质量信用评价,把企业分为A、B、C、D四类,实行分类监管,并根据企业质量状况实施升降动态管理。
三力并重,整体推进。专项整治开展过程中,慈溪质监局注重发挥政府推力、部门合力、行业协力作用。市政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出台政策意见等措施,进一步凝聚力量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质量安全、关注专项整治的良好环境。各职能部门、镇(街道)在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加强协同,密切配合,形成整治合力。市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多次开展了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取得较好效果。行业协会发挥自律、协同和纽带作用,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标准制修订、行规约定、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工作,为专项整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宁波
专项整治工作抓要点
盯热点、定重点、攻难点,力促整治出成效。桶装饮用水进入千家万户和各种组织机构,饮水桶的质量、饮用水的质量、饮水机的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监管的难点之一,宁波质监局把它作为这次整治的重点。桶装饮用水“清泉行动”一号行动、二号行动对余姚、慈溪、奉化、宁海、鄞州、镇海6个重点地区的218家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共查出问题企业34家,查获非法使用的PET桶2052只,查封饮用水1560桶,3家企业被当场责令停产。抽查全市96家企业的102批次桶装饮用水,有15批次卫生指标超标,批次合格率85.3%。整治情况经媒体追踪报道后,不但社会反响强烈,而且在饮用水生产行业中也引起了震动。镇海等地组织成立了饮用水行业协会,开始实施行业自律。泥螺和蟹糊等水产加工品、年糕等粮食加工品是宁波的地方特色产品,企业规模小的多,质量控制水平不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是取证的难点,在这次整治中被列入取证的重点。为保证所有生产企业在11月底前通过现场核查,根据企业规模,宁波质监局列出了《宁波市食品生产许可证重点发证企业目录》,和各县(市)、区局共同对目录内企业进行督促检查,帮扶指导。现在完成了规模以上企业的发证工作,并保证新获证企业在食品标签上全部加贴QS标志。
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集中行动,提高整治工作有效性。整治初期,宁波质监局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确立上下联动重点产品、分层行动重点产品和部门联动难点产品的工作方案。凡是被省局和市局列为重点整治的产品,如饮用水、饮水机、家用燃气灶具、减压阀、建筑钢材、人造板、取暖器、暖手宝、机动车配件等产品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由市局组织策划,制定计划,市县联动,统一安排。凡是带有块状特点、又具有一般质量问题的产品,采取分层行动的方式,由各县(市)、区局(分局)自行组织,市局配合。带有严重危害性的产品,以及可能附带有社会问题的整治内容,宁波质监局推行部门互动的方法,在当地政府的统领下集中整治。在豆类制品“放心行动”中,宁波质监局联合工商、卫生等5个部门对全市生产加工豆制品及豆芽的118家企业开展检查。又如对模具城的起重机,宁波质监局督促当地政府牵头整治。在执法行动中该局还运用综合行政执法的机制,把执法检查与获证企业的证后巡查相结合,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相结合,与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相结合,提高整治行动的有效性。
温州
立足技术帮扶 强化证后监管
温州市3C认证产品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乐清、鹿城、龙湾、瑞安、瓯海等地,涉及的产品有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汽摩配件、家用或类似用途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照明设备等。目前,全市有2400多家企业取得17600多张3C证书,占全国证书总数6.1%,占全省总数的41%。今年以来,温州质监局以乐清市的漏电断路器行业认证产品一致性为重点,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积极做好证后监管、技术帮扶、行业自律等工作,在强制性认证产品有效性和一致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由于温州市生产3C产品的区域块状经济明显,存在着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原材料价格飞涨,企业间同质化和低价竞争十分激烈,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如龙湾的民用电器,在2006年和2007年省局3C专项监督抽查中,合格率仅为72.7%和67.7%;乐清的低压电器,近几年的省、市、县三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一直徘徊在80%左右。今年年初,温州质监局就把强制性认证产品证后监管工作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求3C产品取证企业比较集中的县局,必须结合当地产业选择一到二个产品,加强巡查工作,开展一致性监督检查。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温州质监局又自加压力,把接近开关、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等3C产品列入整治目录,同时充分利用乐清市被列为全省开展强制性认证有效性监管工作的试点地区之一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证后监管工作。市、县两级加大了监督抽查频次,今年共安排7个产品,280个批次的监督抽查任务,及时了解产品质量状况。
在加强过程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温州质监局针对巡查中发现的产品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尤其是认证产品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积极主动地组织人员进行调研论证,集思广益,寻求破解方法,有效地解决了3C认证产品一致性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截至10月18日,乐清市已有45家采用电子分立元器件生产的漏电断路器企业申报认证,其中30家企业已取得48张分立元器件漏电断路器证书。平阳局针对人民币伪钞鉴别仪行业企业整体技术力量薄弱,所生产的产品普遍存在着抗电磁干扰(EMI)能力弱,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从中国赛宝(总部)实验室等权威技术机构聘请了伪钞鉴别仪行业专家库成员,组建了行业专家库。组织相关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组成科技攻关小组开展“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电磁兼容抑制技术”攻关,彻底解决人民币伪钞鉴别仪这个行业中严重制约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瓶颈”,从而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电磁兼容抑制技术”的攻克,使我国金融机具行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引领国内先进金融机具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衢州
全力以赴开展白酒小作坊整治行动
精心调查,耐心教育。从8月9日开始到8月18日,市、县两级局按照“五统一”要求开展白酒行业调查摸底。统一调查方式,统一调查内容,统一调查表格,统一政策口径,统一工作要求,在当地乡镇质监员的配合下,逐一核清白酒生产加工的情况。全市有白酒生产加工企业301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三证齐全的15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两证齐全的13家,三证皆无的273家,共涉及6个县(市)区的40多个乡镇、180多个自然村。
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做主动,衢州质监局把调查的过程同时作为政策宣传的过程、督促整改的过程、帮扶服务的过程。面对面宣讲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放对白酒产品进行无证查处的国家总局第5号公告和国务院《特别规定》,分别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确认;现场签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停止无证生产;逐家送上《生产许可证办理程序》,引导、帮助企业取证。这一过程不仅为后续执法工作减少了阻力,而且促使70余家白酒小作坊自行拆除灶台和设备,主动关停或转产。
统一行动,克难攻坚。制定方案、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等准备工作充分到位后,8月20日,全市系统按照预定方案,集中行动,严厉打击白酒小作坊。全市系统出动100多名干部职工,分组定任务,在公安部门、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逐一对经宣传教育后仍在加工白酒的小作坊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拆除生产加工设备;二是查封扣押无证生产的白酒成品、半成品以及专门用于无证生产白酒的原辅材料和生产工具;三是立案调查。对于个别拒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的“钉子户”,则坚决予以清除。
由于方案周密,行动坚决,敢于碰硬,经过一周左右的集中行动,全市的白酒小作坊基本上被依法取缔。
台州
积极探索食品小作坊监管新机制
台州市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源头监管,把食品小作坊整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对食品小作坊整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截止目前,全市28大类应取证食品生产企业365家,其中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323家,取证率88.5%,小作坊签订质量承诺书100%。
整合取证,创新模式。对不能单独取证的小作坊,台州质监局结合实际,采取了以下几种整合模式:一是“专业合作,行业自律”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如仙居县建立米索面合作社,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原料采购、统一卫生要求、统一工序流程、统一品牌包装,以“五个统一”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集中区域,规模加工”模式。建立加工专业园区,引导加工户入园区。如温岭市建立水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加强水产品加工过程的集中监管,严格控制质量安全要求,使水产品的加工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股份联合,以大带小”模式。以股份联合的形式,吸引小作坊加盟合作,做强做大食品加工企业。如玉环县在取缔了70多家无证无照豆制品企业后,以股份制方式,组建了三家规模较大的豆制品企业,促进豆制品加工业规范有序发展。四是“龙头带动,集约经营”模式。如天台县以3家茶叶龙头企业,带动7个种植基地,联动1000多家茶农,对茶叶小企业小作坊有效整合,改变以前由茶农自种自制自销的局面。
政策扶持,提供保障。针对食品小作坊低、散、小的现状,台州质监局一方面加大技术帮扶力度,上门免费咨询,减免取证费用。另一方面,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议,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临海市对取得QS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2万元,天台县对取证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奖励3万元,仙居县对取证企业每家给予1万元的专项补助,温岭市石塘镇、松门镇分别征地62亩和10亩建立水产品集中加工场,玉环县对整合后的3家豆制品企业补助60万元。
打造品牌,促进发展。在整治过程中,台州质监局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品牌。如仙居马坎头米面制品合作社,在质监部门的帮助下,树立了“仙瀑”品牌,使合作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合作社个体与整体的共赢。又如,玉环一企业投资200多万元,成立玉环县天天鲜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日产能力达5吨(以干黄豆计)的生产线,其豆制品被准予在全县定点挂牌销售、亮证经营,“天天鲜”品牌的豆制品成为该县豆制品市场主流品牌。
萧山
多措并举 长效监管出实招
关口前移。区政府办公室召集药监、质监、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对新开办的28类食品监管工作进行专题协调,提出关口前移,提前介入。通过关口前移,新办企业的素质极大提升,加快了领证时间,降低了监管成本,目前萧山区新增的6家食品企业已经全部取得QS证书。
行业自律。萧山区食品企业已有食品协会、蔬菜协会、茶叶协会,目前炒货行业协会已经达成成立意向,正在加紧筹备中。萧山质监局积极引导各行业协会开展工作,进行行业自律:一是通过协会进行宣传培训,促进企业共同提高;二是通过协会进行互相监督,防止违规生产的发生;三是通过协会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市场、规避市场风险、防止恶意竞争。
兼并重组。引导企业优势重组,继续做好兼并工作。由区农办、财政、质监局三部门出台的对生产蔬菜企业产权兼并政策,鼓励酱腌菜企业资产重组,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对兼并双方,分别由区政府奖励3万~6万元,到目前,共有75家蔬菜企业完成兼并并注销了证照,使酱腌菜行业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源头监管。继续做好“公司+基地+标准”模式的推广工作。一是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通过农药、化肥的控制来确保原料的安全,目前已有酱腌菜原料基地51000亩,每年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30多万吨,茶叶基地5000亩;二是要求企业做好原辅料的索证、验证工作,防止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程序;三是建立各类台账,使不合格产品能够得到追溯。
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特别是在酱腌菜行业添置高温杀菌设备、冷库等设施,对解决添加剂超标使用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有52家企业购置高温杀菌设备56条,建设冷库8座。
预警通报。加强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产品监测工作,对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完善风险预警,防患于未然,杜绝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可能降低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