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一部信号优良的手机,成了当今大学生找工作必备的两件利器。网上海投,彻夜网申,职位搜索……信息化的社会让找工作也摆脱了传统的招聘方式。
视频简历
如今,简历不仅可以是一份电子文件,更有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比如新浪播客上一个自称李良策的男生。他找工作时候自己做的简历,不仅有视频,还有十几张生活照,镜头在照片之间快速切换,李良策用黄色字体,写明2001年到2005年的个人获奖经历。
在传统观念里,很多网站的视频简历只是为了搞笑,但李良策说,他正是靠自己这份视频简历找到了工作。
现在,网络招聘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已成为时下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最重要的渠道。但网络招聘中,很多企业认为以往的文字简历水分太大,无法看到本人,很难对人才作出一个准确、直观的评价。用视频的形式,能够全面展现求职者的优势。而对招聘单位来说,视频简历能直接传递应聘者的言谈举止、态度仪表和语言能力等信息,可以免除简历筛选的麻烦。
普遍撒网
王丽现供职于一家路由器经销公司,这已是她毕业不到3年里换的第6份工作。2004年10月,大四学生王丽在南京国展中心参加了第一次大型招聘会。那天,她背着制作成本40多元的一摞简历在人才市场转了7个小时。
回来后,她决定转变思路,采用投电子简历的方式,疯狂地在当地两个人才网站上海投。按她的话,这叫做“普遍撒网,重点培养”。不过,父亲总是很担心,认为不去跑人才市场就是在偷懒。但王丽自己觉得,去人才市场,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远高于网投。
但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网投回复的几率很低,面试的机会更少。在对简历仔细分析后,她对简历“修改”了几次,增添了一些内容,特别是对性格特长和工作经验的描述。“要会吹。”王丽说,大家都夸,你不夸就亏了。
换了一两份工作后,她好好总结了一下自己,用另一个眼光来看,发现自己确实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几次修改简历之后,王丽果然获得了更多的面试机会。因为不计成本,撒网太大,那段时间她连续接到了太多的面试电话。经常是一天面试三个,还要推掉一些。最终,她选择了现在这家公司。
搜索求职
搜索引擎也可以成为找工作的利器,南京大学硕士生李娟说,上一级的师兄师姐会把自己的面试经历写下来供下一级参考,俗称“面经”。
“找工作就像找男朋友一样,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放心把自己交出去。”李娟说,她会事无巨细地把招聘单位的信息搜集起来,包括公司的历史文化、管理制度等。
“我还会着意搜索这个公司的一些新闻,看看这个公司的近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她说,该公司发生的一些纠纷和官司应该特别加以搜索,“这是一个公司更加深层的东西”。
“如果在面试之前知道了面试官的名字,我一般会把名字google或者百度一下。”她说,基本上可以了解面试官的经历和学历,有的面试官还有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就可以了解面试官的性格、爱好、家庭等信息。如此,在面试时就能把握面试官的好恶,做到有的放矢。
博客求职
广西一所大学的老师王红梅不但是求职博客的实践者,也是求职博客的推动者。“当年在找工作时我把博客文章写在了简历上,现在的主任就关注了我的博客,也算帮助我找到了这份工作。”
在她看来,博客不仅仅是个娱乐工具,也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工具,博客可以用来营销自己。“从07级大一新生刚入校时我就宣传这个观点,让他们从入学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求职博客。”
“如果一个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记录自己所有的感受,他的博客有这样的一些栏目:专业(工商管理)、兴趣(品牌营销)、特长(文学绘画)、体育(篮球足球)……然后在这样的一些栏目里面,可以找到关于他的很多资料,可以了解到他在大学4年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到他关于学识方面一点一滴的积累,可以看到他打篮球时神采飞扬的样子。这样了解一个人,是不是好过看那一份苍白的简历呢?”王红梅说。
“如果大一开始就好好经营求职博客,找准方向,4年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王红梅说。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