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29日电 (见习记者 朱馨) 观看展品时,它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观众的动作而变化,这可不是想象。“叠化”——中国美院20位年轻新媒体系学生作品联展,作为2007上海电子艺术节展览板块的重要内容,连日来让作品与参观者“亲密接触”。
记者来到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底层发现,展览没有开阔的群展空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独立漆黑的空间,用黑色的幕布隔开,每个空间只展出一件作品。这些作品不是传统的摄影、绘画等,而是大量运用了装置、数码媒体展开创作。如在巨大的音箱上洒上碳粉,随着音响发出声音产生的震动,碳粉就抖落在音箱下的宣纸上,形成了一幅抽象画。
在另一个展区,几个观展的年轻人对一只小手电产生了兴趣。原来摄像头拍摄下了这几个观众的实时录像,并显示在大荧幕上,而朝着荧幕每挥动一次手中的手电,荧幕上被扫到的区域就会显示10秒前的场景,一直可以重现42分33秒前的一幕。这件名为《过去的42分33》的作品,是创作者花了近一个月来完成它,用来表现“回忆”。
“新媒体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同画笔对画家、文字对作家。然而又不仅仅如此,材料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中国美院新媒体系主任张培力告诉记者,新媒体涵盖了影像、声音、互动装置、机械装置等,范围很广,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实现传统的画笔或文字所不能达到的虚拟真实的效果。而虚拟真实,正贴近多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和《过去的42分33》一样,观众需要自己配合操作,这次展出的众多作品体现了互动,也是最大的特点。18件作品中,有14件是互动作品,这也是与这次上海电子艺术节中户外大型电子互动作品与大众互动的呼应。观众进入展区的运动轨迹被红外线、摄像头等捕捉到,然后作品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变化。
有关专家称,新媒体是一种趋势,它改变了艺术审美取向,艺术家开始考虑在自我表达中与观众对话,而观众也正被新的艺术形态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