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拂去本不该有的阴影
· 对部分服刑人员子女现状的看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拂去本不该有的阴影
90%的孩子认为有人关心他们
但关心方式未必正确

■本报记者 沈宇翔 通讯员 殷导忠
  “服刑人员子女”这个群体,往往被人们忽视。本应是阳光少年,却难免有不该有的阴影;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却难免走得有点忐忑不安。正因为这样,这个群体需要我们社会给予特别的关怀。这里,一位警务人员和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数十名大学生,用他们的亲密接触和大量调查,共同向我们讲述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16位学生,日前跑到宁波象山,利用课外时间,对当地52户服刑人员子女展开现状调查和结对活动,并把一份大学生们对“服刑人员子女”的调查报告交给了我们。“服刑人员子女”,这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群体的一些特殊性,因此展露在我们面前。对调查结果怎么判读?我们请来了宁波象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何利彩,她因为连续近10年默默资助、关爱服刑人员子女而受到公安部表彰。何利彩根据多年经验的个案分析与“准警官”的上门走访与详尽数据,共同为那些青少年勾勒出一个应有的光明前景——

  穷人孩子早当家

  逾70%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元

  80%多的孩子变得懂事,帮家里做家务

  [案例]小娜下学期上初三,当你看见她那黝黑的皮肤、初露沧桑的脸庞时,难以想象这是一个15岁的女孩,一张脸无言地讲述出她不幸的人生履历。

  8岁那年,母亲离开了家,父亲不久因盗窃罪入狱。双亲的离去使小娜只得与年迈的奶奶相依度日。奶奶没有收入,只有靠其他儿女的微薄抚养费来勉强维持两人的生活。

  环顾小娜的家,斑驳的石墙支撑着低矮破旧的房顶。除电灯、电扇外,没有其他电器,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煤气。听小娜的老师说,她在学校从来不去食堂吃饭,因为食堂的一顿饭最便宜也要3-4元,她去远处小摊上买2元钱一碗的素面吃,为的就是能够节省下那几元的生活费。

  小娜是个自立自强的女孩。为了不给奶奶增加负担,自己筹够学费,今年暑假她孤身一人去北仑服装厂打工。为了挣到较多的工钱,在厂里她没日没夜地加班。本希望能赚够下个学期的学费,却不曾想因为工伤意外,剪刀扎破了手腕上的静脉血管。姑姑的女儿得知此事,为小娜垫付了250元医药费。到此,小娜的工作只得被迫终止了。当暑假结束,小娜准备去讨要工钱时,老板却不肯给钱。在我们第二次回访时,小娜奶奶说300元工钱被姑姑领回来了。不过我们猜想这大概是姑姑为了安慰她才编织的善意谎言。小娜的几个姑姑还是十分疼爱她们的侄女的,直到去年,小娜的读书费用都是几位姑姑集大家之力帮助她交付的。可是天不遂人愿,今年几位姑姑家都有一些变故,所以今年上学费用便是摆在小娜眼前最棘手的问题。

  [何利彩分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现象在服刑人员家庭中普遍存在。中国现有156万服刑人员,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46万人。我国目前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教育和管理,尚缺乏法律依据,也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更需要社会关爱。

  普遍而言,入狱亲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其入狱之后,首当其冲便是造成家庭经济不稳定。在我和服刑人员子女的长期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普遍早熟懂事,因为从小面对各种困苦,这些孩子的想法都非常现实,不愿意多读书,很想早一点赚钱,自强自立的想法非常强烈。

  他们特别需要鼓励

  不幸生活“后遗症”完全可以痊愈

  [案例]小龙, 11岁,现在读小学四年级。父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缓。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幼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父亲入狱后,父亲那边的亲戚就拒绝抚养小龙,在一天夜里将小龙赶出了家门。好心的舅舅收留了他,专门腾出了一个房间给小龙,还把他送到县城里的学校去学习。但由于母亲生活无法自理,平时只能由外婆照顾母子俩的生活起居。

  因为幼年的坎坷经历和长期受到父亲的不良熏陶,小龙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很强,并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据他母亲告诉我们,虽然他年纪小,但学会了说谎。据其外婆介绍,有一次别人反映他竟然拿着同学家的钥匙去那个同学家拿东西。

  8月29日刚好是服刑人员子女小龙的生日。为了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们事先告知了他的妈妈,对他则守口如瓶,希望为一个失去父爱的孩子办一个意想不到的生日。小龙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们,小龙得知我们要来,他把自己散落的书本都认真收拾起来,并且动手把自己和妈妈的房间打扫一遍,特别细心的是,他还为我们去的每个人都冰上了一瓶矿泉水。这样的细节,在许多孩子的身上不算什么,但对于小龙,他母亲一讲起就开心,觉得他乖了,懂事了,大家对小龙的关心正在一点一点的发生作用。

  [何利彩分析]有一种传统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不少人对服刑人员子女就会产生这种歧视。现状似乎也如此,绝大多数服刑人员家庭夫妻离异,和祖父母辈生活的孩子占了一半以上,因为经济贫困,又缺乏管教,将近10%的孩子成为“问题少年”,其中以男孩子为主,“二代犯罪”的现象并不罕见。

  但是,这到底是谁的错?与其说是父母的原因,不如说是因为社会的漠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连续将近10年不停帮助服刑人员子女的原因。其实,这些孩子渴望别人认同自己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不一样,社会的漠视、轻视、歧视会给他们很大伤害,反过来,哪怕我们一点点关心,尤其在人格养成方面给他们一些引导,在他们身上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些不幸生活的“后遗症”,是完全可以得到及时治愈的。

  沟通能启封闭心

  逾70%子女担心自己的将来

  [案例]精神上的孤独与恐惧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可怕。小喜与小光是两兄妹,由于父亲犯有一个众人所不耻的罪名——强奸罪,兄妹俩开始变得自卑、自闭,不敢正常与外界交往沟通。

  听村主任说:“只要没有大事,他们一家人是足不出户的,很少与左邻右舍来往,以前这家人不是这样的,自从那件事后……”小喜与小光的老师说:“孩子很封闭,整天都是在自己的桌子上埋头做作业,没有要好的朋友,总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兄妹俩害怕外人的眼光与打扰,问他们一句答一句,还时不时的犹豫不决。最后当问及“你想改变这一切吗?”小光倏然眼睛闪亮起来,“我想早点独立,然后离开现在居住的地方”,言语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

  小喜和小光兄妹俩的心态并不是特例。在走访中,一个叫小茜的服刑人员子女还让我们带一封信给她正在服刑的爸爸。按照监狱工作的管理要求,我们先浏览了信件的内容,我们才知道这些话是小茜心中埋藏了五六年的告白——

  “爸爸,我想对你说,自从你走了以后,我就很少开心过。因为妈妈要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而我却只能一个人在家里看看电视,做做家务。

  你知道吗?爸爸,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父爱,可我没有,我真的很难过。爸爸,我从小到大,你都从来没有给我开过一次家长会,别人都有爸爸妈妈一起去开家长会,而我只有妈妈一个人去给我开家长会,我真的好想你能给我去开一次家长会。……”

  [何利彩分析]缺乏自信是大多数服刑人员子女的特征。因为亲人犯罪的原因,他们普遍感觉自己比别人矮了一截,心里变得非常敏感,容易封闭自己,变得不合群。

  但是,我想要说的是,当这些孩子主动疏远社会封闭自己的时候,社会却不能够漠视这种现象的发生。像我帮助的孩子“阳阳”,前后的变化就非常大。8年前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不爱说话,有一点忧郁。而8年之后,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还当上了班干部。外界的关爱和良好的沟通,对他们真的非常重要。

  关心也要讲方法

  [案例]在我们走访的52户服刑人员家庭中,虽然经济条件大都不太乐观,但是周围亲戚朋友乡亲大都会给予一定帮助,失学的现象只有一例。当我们问这些孩子,“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觉得学校社会关心你吗?”90%的孩子回答有人关心他们。但是,走访中也发现另外一个问题,这种关心方式,从家人到社会,多多少少存在问题。

  上文提及的小龙,大多数村民对小龙的遭遇就比较同情。一位邻居知道我们找小龙的意思后,冒雨帮我们去叫门,还亲自带我们上楼引见孩子和其母亲,她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小龙的不幸,多给他一些教育。小龙就读学校的老师也经常找小龙谈话,关心小龙的生活。

  但是,通过多次走访,我们发现,从村里人到小龙的家人,对小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再不学好,就像你爸爸!”

  第一次见到小龙,他有点紧张,只是坐在我们身边听着外婆和妈妈跟我们交谈,问他情况时,回答也非常简单,但做调查问卷倒很认真。我们跟他讲一些粗浅的道理时,他会很认真地听着并点头接受,只有当母亲和外婆对我们讲一些他以前的缺点时,他会大声辩解,特别是讲到他拿别人东西时,他大声喊起来:“我已经改掉了,我现在已经不拿别人东西了!”他的声音里充满渴望被理解被接受的力量,让我们心头一震。

  小龙的母亲外婆当着我们的面数落小龙的缺点,这无疑让小龙很受刺激。我们还发现,小龙的老师在和小龙谈话时,有时也毫不避讳周围的同学,当着同学就会对他说,“你不能像你爸爸那样……”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个孩子再不严加管教就来不及了,从而在言语上也表现得非常激烈,小龙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小龙父亲的劣迹,都会给小龙施加压力。无庸置疑,大家都是出于一片好心才会以这种方式管教小龙,只是这种教育方式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

  [何利彩分析]我发现服刑人员子女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或者不当的问题,知识教育弱化,情感教育封闭。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只会打骂训斥,这些孩子的心理本来就比一般孩子敏感脆弱,再加上近乎语言暴力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被贴上了标签,没有人真正爱他保护他,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周围人对服刑人员子女的关心也同样要讲究方法。这些孩子的自尊心都特别强,一方面希望别人能够认同自己,另一方面又很害怕自己受到伤害。就像我对待“阳阳”,发自内心的关爱非常重要,敏感的孩子能够很快感受到并表现出来。当“阳阳”知道有一位“警察阿姨”真正关心她爱她时,她在学校里就表现得自信了,开朗了,还经常对人说:“是何阿姨给了我人生重大转折!”是否是真心的关爱,这些孩子心里是最清楚的。

  (文中涉及青少年人名均系化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拂去本不该有的阴影 ■本报记者 沈宇翔 通讯员 殷导忠 2007-10-25 浙江日报000132007-10-2500016;浙江日报000132007-10-2500024;浙江日报000132007-10-2500017;浙江日报000132007-10-2500019;浙江日报000132007-10-2500018;浙江日报000132007-10-25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