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86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又一个庄严时刻——
2007年10月2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25人组成的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选举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
中午时分,当选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前来同中外记者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如潮的掌声,一次次在会场响起。
掌声传心声,党心连民心。这是对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信任和期望,更是对党中央实现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拥护和支持。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第一次民主推荐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彰显党中央发展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张橘红色的民主推荐票。票页正面写着“可新提名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票”。
打开推荐票,是一个按姓氏笔画排列的近200人的名单,他们都是符合中央确定的可新提名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条件的63周岁以下正部长级干部和军队正大军区职干部,供与会同志推荐时参考。
2007年6月25日,下午3时,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就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参加会议的十六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有关负责同志400余人,每人都领到了一张这样的推荐票。
中国共产党内人才济济。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锻炼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公认的实绩,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骨干。实现好中选优,发扬民主是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央提出了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的条件:政治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正确政绩观,工作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拥护;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过硬,廉洁自律,在党内外有良好形象。
推荐会议庄重严肃,井然有序。每一位参加推荐的同志都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掌握标准条件,严肃认真进行推荐,投下庄严的一票。(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民主推荐会——
推荐票比较集中,推荐结果符合干部队伍实际。经过推荐,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进入选拔视野,使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具有较好的基础。
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普遍认为,这是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人选产生机制的重要创新举措,符合党情国情,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党内民主的决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自信、成熟的形象。
这次民主推荐为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累了实践经验,对于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次着眼长远的谋划——积极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党情国情、科学完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历史的突破和进步,必须以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为基础。以民主推荐方式产生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有着扎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为基本方向,各级党组织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一项项改革措施的推行,有力推进了干部工作制度化。
从党的基层组织,到党的中央委员会;从一般干部任用,到党的高级干部选拔;从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到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的酝酿、考察、提名……坚持扩大民主,更好体现党员和群众愿望,成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特别是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普遍应用于干部选拔工作,有效提高了干部选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党内外广泛认同。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探索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特别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党的十六大顺利实现了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党的十七大人事准备工作中,党中央明确要求,要积极总结和运用这些年来在干部民主推荐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人选考察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标准条件,严格程序步骤,特别是在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方面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为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经验。
新时期,新使命,新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长远,在党的十六大实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肩负着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职责。组成一个好的政治局,尤其是选拔比较年轻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央政治局,对于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维护和推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指出,党中央决定进行这次民主推荐意义重大。
——这样做,有利于选准选好优秀人才。我们党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执政,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必须组成一个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中央政治局。同时,这次组成的中央政治局,不仅要能够胜任领导党的十七大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而且还要从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考虑,充实一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早受锻炼、加快成长,以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要做到好中选优,把那些素质能力突出和得到广大群众、党员、干部信赖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就必须走群众路线,发扬党内民主。进行民主推荐,有利于拓宽视野,切实把人选准选好,使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在党内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
——这样做,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保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符合党情国情、科学完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这项制度建设,既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一项制度建设。我们既要发扬过去的好传统好做法,又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这次在党内一定范围民主推荐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将为我们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积累重要实践经验。
——这样做,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民主推荐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既是选拔优秀人才的必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党内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为搞好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民主推荐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认真审议工作方案,研究确定推荐工作原则、推荐人选条件和结构要求以及参加推荐人员的范围。
民主推荐之后,党中央就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方案反复进行酝酿,多次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组织考察情况、本人廉洁自律情况和班子结构需要,提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建议名单。
2007年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同意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建议名单。
10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份名单,决定提请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和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分别进行选举、通过、决定。
10月21日,党的十七大选举产生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0月22日,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组成人员的酝酿和产生过程,是一个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过程,是一个严格按制度、按规范、按程序办事的过程。
又一次顺利完成党的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把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又往前推进了重要一步。
一份充满生机的名单——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党中央领导岗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保证,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所在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引人注目的是:
——在新进入中央政治局的9位同志中,6位是60岁以下的同志,其中4位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同志;在新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4位同志中,2位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同志。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都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有熟悉各方面、各领域工作的同志,有女同志,有少数民族同志。
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增添新鲜血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民主推荐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时,中央就强调,要着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并对推荐预备人选的年龄提出具体要求。
在酝酿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组成方案时,中央再次强调,着眼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大胆起用优秀的比较年轻的同志,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加快成长。尤其要充实一些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年轻同志,以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
党中央一系列具体部署和积极稳妥的制度安排,为这样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同志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在酝酿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时,一批老同志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表示退下来,让年轻同志上来,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持续奋斗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代代相传的事业。改革开放29年来,一批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陆续退出领导岗位,一批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陆续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在一代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展现出旺盛活力。
这是一次世界瞩目的亮相——
10月22日11时3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其他8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这里同采访党的十七大的中外记者见面。中央领导同志身穿深色西服,面带微笑,神采奕奕,频频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招手致意。
这是一次令人激动的会面——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自信、睿智、沉着。他们展现的蓬勃活力和进取精神,让中外记者,让党内外、国内外的人们,看到了中国更加辉煌的明天。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当选的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表示,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我们将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全党同志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
它昭告人们,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一定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 刘思扬
孙承斌 刘刚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