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07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在浙江海洋学院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挪威、德国、泰国和中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4位专家出席论坛并作了11场科技报告,以翔实的数据、独到的观点诠释世界各地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资源养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广泛座谈、交流、商谈后,学校与5个国家的相关科研院校签署了6份海洋科技合作协议。舟山市近30家企业出席了开幕式、参加了座谈会、认真地聆听相关报告,并邀请学校和外国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论坛负责人、浙江海洋学院副校长吴常文欣喜地说,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将逐步成为我省海洋科技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每年签署的中外科技合作项目,对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已连续举办3年,在相关领域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一定的影响。论坛期间,当地企业对水产养殖新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向国外专家和学校教师询问讨教相关问题,同时也非常关注6份中外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的具体实施与进展,希望能从中得益,在科技兴海上大显身手。在秀山基地考察期间,外国专家对学校的曼氏无针乌贼增养殖研究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是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研究工作。
近几年来,浙江海洋学院由项目搭桥、论坛牵线,与俄罗斯渔业研究所联合组建了“中俄浙江东海海洋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联合组建了“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联合实验室”,学习国外的技术与经验,实行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使学校各项研究和为地方服务工作能力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这次签署的6份海洋科技合作协议,涉及了渔业管理、资源增殖、水产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紧密结合了浙江省特别是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全部将邀请当地企业共同参与。比如,学校与美国西北海洋技术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开展“头足类增殖放流标记关键技术研究”的意向书,选择中国沿海主要头足类种类进行增殖放流标记关键技术研究;与英国米阿拉渔业咨询中心签署了合作开展“渔业生产与管理决策模型研究”的意向书,在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前提下,提出相应的渔业生产与管理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等等。
近几年,浙江海洋学院主持了5个国家863计划课题、1个国家重大国际合作课题、1个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每个课题均有相关企业参加。所以学校的科研活动一直备受当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不少企业会主动申请参加学校的各种科研交流活动。比如,深水网箱成套装备及养殖技术项目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改造提升养殖产业,为渔民的转产转业提供了新的路子;大黄鱼规模养殖新技术项目应用高新技术综合集成与创新,改善了养殖大黄鱼品质,建立了全新的舟山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带;曼氏无针乌贼集约化增养殖关键技术项目重点开展曼氏无针乌贼种质资源、产业化人工繁育、快速养成与人工放流增殖技术研究;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及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重点突破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名优增养殖新种类研究与开发,集成浅海、围塘和滩涂健康高效养殖、负责任捕捞等产业化示范技术,促进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和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通讯员 王鸳珍 记者 陈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