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万象云屯的世界。这是风云际会的中国。
当中共十七大选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世界的目光不能不更集中地投向中国:处于机遇之时,中国怎样进一步认识世界?东方满眼春光,世界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
“如果把中共十七大报告看作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图景,跃然纸上并贯穿始终的颜色,就是‘中国特色’这一‘亮色’。”法国媒体的观察和解读,独到而深刻。
“中国道路”创造东方奇迹,得到13亿中国人的支持,也赢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理解赞同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27年的发展历程,中共十七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深有感慨:由一个边陲小镇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创造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奇迹,有力地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而深圳仅是东方奇迹的一个缩影。“你最好将头探出人民大会堂,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共领导这个国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这是西班牙《先锋报》对十七大的一段评论。
当历史定格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时,世界对中国是将信将疑的。怀疑共产党政权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力,成为一些西方人不肯摘下的“有色眼镜”。
然而,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达2.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德而居世界第四位;十六大以来全国财政收入五年增长2万多亿元,是改革开放头2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更是居全球首位。不论持怎样的立场,国际观察家对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都不能不给予高度赞扬。“奇迹”“巨人”“全球重量级影响力”等用语,在中共十七大期间频频出现于世界媒体对中国的评价中。
国富民强使中国道路得到13亿中国人支持,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在世界上也赢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赞同。《欧华联合时报》说:“中国人民从上百年的屈辱、牺牲、奋斗的历史中找到和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俄罗斯《政治杂志》周刊载文指出:“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通过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和进行面向市场的改革而快速地发展与复兴。”
塞内加尔政府经济和财政部顾问阿里·安塔·索先后三次访华,他说:“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集中体现在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在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在实践层面奉行务实变通,在理论层面实行兼收并蓄、继承发展,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紧密结合国情的发展方略。”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孔塔帕里就此指出,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正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许。瑞典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拉格奎斯特则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共的执政能力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
“中国道路”使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加拉近,中国的发展与繁荣越来越深刻地与世界息息相关
安哥拉栋多市火车站已经很多年没有驶入一列火车了,车站的窗户已经钉上了木板条。2007年1月,有关方面计划修筑从栋多到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铁路,施工方是中国几家建筑公司。当中国建筑公司的两名工人考察这条线路时,一名安哥拉保安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感谢上帝,谢谢你把中国人带来了。”
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这个故事,生动地显现了中国的发展与非洲的紧密关系。而与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不仅是非洲。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面对各种挑战,中国的高速发展及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自身,更属于整个世界。英国《经济学家》载文指出:“世界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身上找到了强有力的新引擎……如果中国经济能继续腾飞,将有助于为世界经济保驾护航。”
也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欧洲议会议长珀特林的表态非常鲜明:“中共十七大不仅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对世界也很重要。”他认为在防止全球变暖等很多领域世界都非常需要中国的合作,因此他希望中共十七大能够推动这种合作。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英国《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认为,中共十七大决定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它们重点关注的是十七大将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党内民主、惩治和预防腐败等方面作出怎样的战略定位,因为作为一个国际地位日益突出的大国,中国的这些部署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道路”推动世界稳定和发展,“中国强有力的经济成就应当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灵感源泉”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迎来“金色季节”,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赢得了广泛的钦佩和尊重。
中欧论坛创始主席戴维·高塞特在论述中国的发展与繁荣时说:“中国今日的复兴不仅对亚洲的稳定也对全球的和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而中国道路在推动世界稳定和发展的同时,也日渐显示出全球性的借鉴意义。
2004年,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雷默曾发表一篇引起极大反响的研究报告《北京共识》,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意义。雷默坦言:“尽管他国不能重复中国的发展模式,但中国模式中一些内容却是值得研究的。”
正如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素帕猜所言,“中国强有力的经济成就应当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灵感源泉”。的确,在亚洲、非洲、拉美乃至整个发展中世界,不时会听到一些国家在研究中国的兴起并努力寻找能让“中国模式”在本国发生奇迹的故事。
俄罗斯媒体对中共十七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俄新社政治观察家科瑟列夫写道:“外部世界非常重视中国的党代会,关注它不仅是为了给这个成长的巨人把脉,也是为了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
十七大召开之际,越南驻埃及大使黎进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对越南十分有益。
“中国道路”的成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和平发展创造和谐世界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观察家开始放下陈旧的意识形态偏见,认真研究中国的发展经验,因为中国正在着力解决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自己的难题,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
十七大代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有关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的问题,是另一项全球性课题。据十七大代表、卫生部副部长高强介绍,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参加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近9亿。2006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非典之后建立的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也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
有一种意见渐成国际舆论的主流: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是共产党政权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成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院院长奥维尔·谢尔看来,中国发展道路“还是一个猜不透的难题”,但是他预言,“中国有可能一步步建立起与世界交往和处理本国人民事务的一种全新方式,它有可能发展成一个新的、也许可行的长期发展模式”。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郑重地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十七大报告又对这一理念作了进一步阐述。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和谐世界的理念,正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响应。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已经不合时宜了,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詹姆斯·曼说,历史证明,一些大国的扩张性政策受到国际社会指责,而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却在增强。“如果我们不像世界的其他部分一样认真地对待中国的新模式,我们可能会发现,站在历史错误一面的是我们自己。”
新华社记者 于长洪 李柯勇
齐紫剑 唐璐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