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安
青山绿水间的科学发展
2007年,对于临安而言,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年份。
去岁年底,临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临安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着力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的生态市。
如今的临安,它的名字不再是浙西边陲,而是华东地区黄金旅游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它也不再仅仅是风景优美的林产大县,而是正朝着更好更快方向发展的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
临安位于杭州西郊,地处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是杭嘉湖地区重要的优质水源供给地和浙西北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肩负着下游200多万群众饮用水源安全保护的重大责任。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临安必须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临安市委、市政府按照“蓄积能量、管住增量、削减存量”的总体思路,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有力的措施,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下降,呈现出“发展和效益上去、能耗和污染下来”的良好态势,初步走上了一条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让临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临安先后获得了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多次跻身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8.7亿元,财政总收入1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1元。
青山绿水间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临安市委、市政府宣传发动、领导带动、督查推动、考核驱动的“四轮驱动”。通过这一工作机制,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蓄积了工作能量,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为最大的工作合力,形成了上下联动、城乡共建、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宣传发动。临安在新闻媒体上先后开设了“知识窗”、“大家谈”、“民情热线”、“节能减排先锋”等专题专栏,广泛传播节能减排知识,深入宣传节能减排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几年间,成功举办了“建设生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临安,绿色家园”等大型广场活动。定期开设乡镇(街道)、部门领导节能减排业务培训班和环保法律电视知识讲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机关单位无纸化办公。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节能减排为大家、节能减排靠大家、节能减排的成果由大家共享”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支持面越来越广、参与度越来越深。
领导带动。临安始终把节能减排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节能减排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要求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做到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组织力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级管理层层抓,属地管理块块抓,行业管理条条抓,专职人员深入抓,执法人员依法抓”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实现了节能减排工作由经发、环保部门“双人唱”到各乡镇、各部门“大合唱”的根本性转变。
督查推动。临安建立实施了领导监督、主管部门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四位一体”的节能减排工作督查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对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主管部门开展跟踪督查,督查各部门、各单位节能减排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发出通知书限期整改。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考核驱动。临安以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将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定期开展检查、评比、考核和总结工作。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将能耗污染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连续两年不完成节能目标责任的重点用能单位,不得享受节能产品减免税以及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
青山绿水间的科学发展,离不开规划执行、项目审批、整治淘汰、执法监督“四个关口”的严把,管住能耗污染的“增量”,巩固节能减排的成果,进一步转变了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严把规划执行关。临安及时制订了《临安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临安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临安市“十一五”重点污染物减排规划》等规划。在《临安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中还确定了临安区域范围的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并严格按规划要求,突出预防为主方针,强化全过程控制,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订出台《临安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临安市重点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加强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行政管理。
严把项目审批关。实行项目联审联批联验制度,适当提高准入“门槛”,防止引进建设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目录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也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近年来,全市“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否决项目200余个。真正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从源头上有效管住了能耗污染的增量。
严把整治淘汰关。“发展工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把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置于工业发展之上。”正是基于这种可贵的共识,临安市委、市政府顶住多方压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入开展印染(制线)、造纸、电镀、线路板等行业专项整治,关停并转企业120余家,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小散企业,有效减少了重点水污染企业的污染排放量,提高了区域环境容量。目前已相继关停了10条水泥机立窑生线、18座黏土砖瓦窑,强制取缔了一批非法铜冶炼、小竹浆项目,为新上项目腾出了环境容量。
严把执法监督关。坚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定期向社会公布地区万元GDP综合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耗能企业能耗以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指标。加大对水污染企业的监测力度,逐年提高监察频次,由2003年的935厂次提高到2006年的1360厂次。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平台,加强对减排工作监督管理,完成49家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安装,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达到95.45%。
实施四大工程——
削减存量
提高节能减排成效
青山绿水间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临安大力实施的蓝天、碧水、洁净、节能四大工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改造等途径,有效削减能耗污染存量,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资源更节约,环境更友好,确保“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入量下降17.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7.7%。
实施蓝天工程。截止目前,临安已制订实施了《临安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临安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综合防治规划》等。完成2台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大气环境监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烟尘控制区面积从1998年的9.13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31.4平方公里,烟控区达标率为100%。加快供热设施建设,实施城区集中供热。推行清洁能源使用,全部改用低硫煤、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加强城市建成区废气污染源治理,强化机动车尾气管理,严禁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上路。近几年来,临安城市环境空气三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均在90%以上。一个天朗气清的临安已经展现在大家面前。
实施碧水工程。临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重点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创建集中式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5个,饮用水源地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投入3.6亿元,分别建成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万吨的青山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配套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1.57%。大力实施乡镇有动力生活污水与规范化垃圾处理“88”和“1010”工程建设,预计2008年临安将实现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规范化垃圾处理的全市覆盖。近年来,临安出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达标,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临安”的目标。
实施洁净工程。加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创新城区保洁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行城市生活、建筑垃圾容器化、袋装化收集和密闭化运输。全面实施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理,实现全过程安全处置。切实加强危险废物源头控制,采用综合利用、集中处置或贮存等方法加以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探索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街道)集中处理的新模式,所有乡镇(街道)建成了垃圾中转站或集中式垃圾填埋场。
实施节能工程。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开展窑炉节能、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节能、利用余热余压节能、电机节能、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重点用能行业节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等十大节能工程,多领域、多环节推进节能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和节煤、节电、节水、节油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临安千秋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成为国家级环境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获得国债资金资助。
节能减排既是时代主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临安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精神,致力节能减排,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把临安建设成为一个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为主要特征,发展协调、以人为本、山川秀美、和谐安宁,全市人民生活幸福、引以自豪和令人向往的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和“品质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