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专版
3  
PDF 版
· 瑞安为可持续发展只争朝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10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瓯越古邑瑞安,拥有一系列金灿灿的国家级名片——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男装名城、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胶鞋名城、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中国包装机械城、中国锻造产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马蹄笋之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瑞安特别强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瑞安新一轮发展的最主要关键词。
瑞安为可持续发展只争朝夕
  瓯越古邑瑞安,拥有一系列金灿灿的国家级名片——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男装名城、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胶鞋名城、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中国包装机械城、中国锻造产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马蹄笋之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瑞安特别强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瑞安新一轮发展的最主要关键词。

  为可持续发展只争朝夕

  作为温州模式主要发祥地之一的瑞安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经济社会获得了飞速发展,其成就令世人瞩目。时至今日,面对人口基数大、要素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弱的基本市情,瑞安市深深地意识到,如果再不注重保护环境、不注重资源节约,那无疑是自断后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是一句空话。为此,瑞安市提出必须想长远,干当前,抓关键,全力以赴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抓源头控增量腾容量

  按照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政策导向,瑞安市将严把项目建设关、市场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新上项目,严格实行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估和“三同时”制度,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年耗能超过1000吨标准煤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新建项目凡达不到环评和节能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和节能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经过限期治理和停产整顿仍不达标的,一律予以关闭。

  下大决心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为可持续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目前,瑞安市已经制定出《瑞安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并将据之确定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继续加大电镀、冶炼、锻压、制革、印染等行业整治力度,在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逐步缩减企业数量,提升行业集聚度。坚决取缔关闭小电镀、小熔炼、小造纸等属于淘汰类的企业和项目,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行业。对全市涉及环境污染的无证无照加工场点,加大取缔力度,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杜绝出现回潮现象。

  让企业积极性空前高涨

  节能减排,企业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今年,瑞安市完善了2006年制定的《瑞安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节能、节电、节水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应用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凡研发机构开发节能、节电、节水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经验收合格并推广应用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企业改造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以及研发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按照设备技术投资额给予一定补助;企业采取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利用废水重复利用技术以及开发、生产和推广低水耗的用水产品等项目,按照设备技术投资额给予适当补助。

  大力培育循环经济型、清洁生产型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全市90家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加强监测管理和指导服务,督促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在三大主导行业和六大特色行业中,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分期分批选择龙头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节能增效示范企业30家。此外,瑞安市积极开展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创建工作,对列入省、市清洁生产企业、绿色企业和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并通过审核验收的企业,市政府将给予专项补助。通过引导和规范,力争“十一五”期间创建清洁生产企业80家。

  环保节能行动遍及城乡

  山水相连,同享蓝天。瑞安市在环保节能行动中注重统筹城乡,一体推进,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系统地加以实施。

  在瑞安市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中,生活污水占了93%。为此,瑞安市将加快排污管网建设,组织编制全市集镇污水处理建设规划,提高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争取2010年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方面,瑞安市将提高当地华瑞发电公司的燃料质量直至关停,对全市现有的11个10吨以上的大型锅炉,逐步建设脱硫设施,同时对仙降胶鞋企业100余台小型锅炉进行整治,建设除尘脱硫设施。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瑞安市已投入1537万元财政资金,相继建成曹村绿地处理系统、马屿江浦连片整治污水处理工程88个,可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8000吨,分别采用绿地生态系统、阿科曼技术、A2/O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和沼气厌氧处理技术等,并配套建设排污管网50km,为山区、半山区乡镇环境的改善、污染的削减走出特色之路。今年又相继引入沼气厌氧加微曝、沼气厌氧加园艺及生态塘技术和复合滤床技术开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63个,总池容达9680m3,建成后可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3200吨,使该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节能减排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瑞安市注重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各个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控制能耗和排放总量。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建设工程建筑节能方案的审查,凡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增效工程,加大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力度,大力推广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到90%,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建成畜牧生态养殖小区5个,规模化畜禽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抓好政府建筑物的采暖、照明等系统节能改造,全面降低政府机构用电、用水、用油等能耗。同时,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鼓励、引导全社会广泛应用节能型照明灯具。

  镜头一

  领先国内 奥秘何在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循环经济和绿色企业的理念,立足自主创新,推行清洁生产,深化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成效显著。目前,该公司产品性能、生产效率、盈利水平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并拥有世界同类氨纶生产效率最高的工艺,竞争力笑傲国内同侪。

  自2004年列入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以来,该公司提出并实施了31个清洁生产改进项目,降耗减污增效明显。

  PTMG桶装改用散装,大大节约资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建设相关装置,改用散装PTMG原料,不仅大量节约了资源,而且极大地减少了残料污染。

  废丝回收再利用,为企业创效益。生产过程产生的氨纶废丝已经开始重新回收利用,并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废丝废渣重新利用技术,废丝重新加工后可用于聚氨酯涂料和皮革增塑剂,现在正申报专利。

  大量使用变频电机,实现节电降耗。生产车间换风机采用变频技术,启动后全开所有风机挡板,通过调节电位器旋钮调节风量,预计年节约用电超150万KWH。对旧设备进行变频改造后,每年节约用电超过600万KWH。

  蒸汽多级利用,加强废水、冷凝水的回收利用。对高压蒸汽系统进行改造,使高压蒸汽凝结水经闪蒸罐后再次产生低压蒸汽,同时对低压蒸汽凝结水采用了闭式回收技术,应用该技术能节水95%以上,同时可节约锅炉燃料20%~30%,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此外,公司所有污水统一经过生物厌氧污水处理后,可以直接回用作为冷却水或者浇花冲厕等用,污水回用率达到85%以上,每年可以回用废水8万吨以上。

  加强工艺研发,增产不增耗。依托省级研发中心,开展与东华大学等合作,开发高速纺丝,到2005年底将生产效率累计提高了67%,为世界同类型氨纶生产效率最高的工艺,但是能源消耗没有增加,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镜头二

  节能减排 效益多多

  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把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企业增效减耗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增效十分明显。

  用电方面,通过水泵加装节电器,注塑机及空压机节电改造,年节电54.8万千瓦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2.9万元。

  用水方面,通过酒精回收装置的冷却系统改造及安装冷凝水回收装置,年节水15200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42万元。

  用煤方面,通过安装冷凝水回收装置,提高锅炉供水温度,年节煤600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6万元。

  节省原材料方面,通过注塑机模具改造,年节约40吨聚丙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6.8万元。

  通过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制度建设与加强管理,降低了不合理费用30.58万元。

  据统计,近年来,该公司节能减排共投入资金95.4万元,年产生经济效益159.7万元。节能减排,不仅缓解了公司能源不足的现象,而且经济效益亦是可观,企业持续开展节能减排的信心大为增强。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瑞安为可持续发展只争朝夕 2007-10-22 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18;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25;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23;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34;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04;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20;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26;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32;浙江日报000162007-10-2200030 2